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资源>>手指游戏>>课题研究>>《手指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运用研究》>>理论摘记>>文章内容
金瑛:《手指游戏在一日活动中的运用研究》理论学习摘记(五月)
发布时间:2018-05-3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超级管理员

江苏省陈研会十三五课题《手指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理 论 学 习 摘 记

资料来源

题目

幼儿园一日活动游戏化的策略

作者

武金枝

书名


版别


报刊名


期次

2018-02-11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既有利于形成秩序感,建立良好的常规又能满足活动的需要。使幼儿园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并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在常规的一日活动中,老师为了吸引幼儿们的注意,会采用一些问答式的语言,如“小眼睛,看老师”“小手,请放好”等命令式的语言。刚开始,幼儿们会根据老师的指令来控制自己的动作,然而时间久了,他们的行动和指令便完全脱离了。如果老师在当中加入一些游戏的因素,这样就会增强幼儿的注意力,如“静静听,静静听,叫你叫我还是叫他”这样,幼儿们的注意一下子都被老师给吸引了。

把游戏活动的要素渗入生活活动,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生活活动游戏化。幼儿们每次的洗手是最积极的,却也是最马虎的,为此,我们组织了一个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洗手边念儿歌:“湿湿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幼儿较快地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我们并把儿歌中的内容用图片的形式把它剪贴出来,粘在水龙头的旁边,这样,幼儿们能更直观地去了解了。

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生活的内容是综合的、多样的。在活动的技能中使之游戏化。让幼儿学习穿衣服、鞋子、袜子等都在游戏的情景下进行,并伴有形象的儿歌来帮助幼儿熟悉穿的步骤,例如:“捉领子,盖顶子,小老鼠,找洞子,东钻钻,西钻钻,吱吱吱吱上房子。”在生动想象的儿歌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们很快地掌握这些生活技能。幼儿虽然能独立进餐,但许多幼儿的进餐习惯不好,吃完饭后,桌上全都是撒下的饭菜。针对这一点,组织了一次“鸡妈妈请客”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们在情景游戏中了解吃饭的正确坐姿和进餐方式,并让部分幼儿参与到游戏中来现场学习。幼儿们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学习的兴致也相当的高涨。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从早上来园到下午离园间所接受的一切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活动,包括入园、饮水、如厕、进餐、午睡、户外活动、区域活动、集中教学活动等,除集体教学活动外,其余活动都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我们工作的重心。组织好这些环节,能更好的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并对与幼儿是不一样的。

 摘抄人 金瑛        日期2018年5月

 

 

 

 

 江苏省陈研会十三五课题《手指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理 论 学 习 摘 记

资料来源

题目

小班开展游戏化一日生活活动的有效策略

作者

林华帧 

书名


版别


报刊名


期次

2018-02-11


关键词:小班 游戏化 生活活动 策略 

3岁幼儿想象的无意性和思维的“拟人化”特点使他们往往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可以说,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更好地发展动作,认知事物,保持愉快情绪和进行模仿学习。因此,小班幼儿的教育目标应该主要依靠游戏化的一日生活来实现。在这里,教师用游戏口吻与幼儿交流,有时,教师和幼儿还会成为某个假想的角色。这种方法使幼儿在园内的情绪更加愉快,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游戏化一日生活活动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五方面做起。 
    一、编制“游戏儿歌”,让幼儿在边念边做中学习自我服务技能 
    幼儿园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内容是综合的、多样的。正因为如此,作为教育途径的生活是具有挑战性、应变性的。小班幼儿刚进入集体生活阶段,独立的生活体验对他们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尤其是自我服务能力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而言,对什么都感兴趣,但都只能持续非常短的时间,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刚建立的常规容易遗忘。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耳熏目染的游戏化情境式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实践表明,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下学习穿开衫、套衫、鞋子、袜子等技能。如在幼儿午睡起床穿衣环节中,他们总会把衣服的图案穿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在穿衣环节中教幼儿玩“钻山洞”的游戏,即把衣服上的小动物图案帖在桌子上,头从下面的大洞口里钻出来,再把胳膊从两边的小洞里钻出来,并加以小儿歌的形式:“小小鸡,变呀变,钻进蛋壳看一看。抓紧袖子伸翅膀,小鸡钻出蛋蛋壳。”这种让幼儿边穿衣服边说儿歌的方式,不仅增加了游戏性,还教会了幼儿穿衣服。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折叠衣服”的方法、要求、步骤融入儿歌之中,如“小宝宝,左抱抱,右抱抱,弯弯腰,点点头,一件衣服就折叠好。” 
    二、教师扮演角色,让幼儿在浓厚的游戏氛围中养成良好行为常规 
    游戏与生活的融合是小班游戏化一日生活的重要标志,教师则是其中关键的角色引导者,“伺机而演”是小班带班教师应有的教学技能。当教师发现幼儿在生活环节中出现自我服务、自理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时,应有意识地扮演各种“适宜”的角色与幼儿对话,用拟人化的语言给幼儿提建议,这样一来,他们特别容易理解,也非常乐于接受。如见到幼儿穿反鞋时,教师可以说:“看看两个好朋友都噘着嘴不高兴了,快让他们亲亲嘴吧!”这时幼儿会马上把鞋倒过来。又如,在户外活动回来时,增加了喝豆浆环节。这时,教师可以加入“猫宝宝”的游戏。即教师当猫妈妈,幼儿当猫宝宝,并加以儿歌:“猫宝宝,回家家,洗手洗脸别忘啦。喝杯豆浆有营养,干净聪明人人夸。”幼儿便会很自然地洗手、喝豆浆,环节过渡自然,有利于良好行为常规的养成。 

三、抓住生活契机,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展开体验学习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新的兴趣点,并与目标不断结合而生成集体或小组游戏,将教育目标和幼儿必须学习的教育内容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的要求变成幼儿自身活动的要求,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小班幼儿虽然能独立进餐,但许多幼儿的进餐习惯不是很好,吃完饭后,桌上全都是撒下的饭粒和菜。针对这一点,我们组织了一次《鸡妈妈请客》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情景游戏中了解吃饭的正确坐姿和进餐方式,并让部分幼儿参与到游戏中来现场学习,结果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又如,在吃点心的时候,幼儿总是喜欢摆弄一下水果,这时教师可适时地渗透对水果的认识:“水果宝宝叫什么名字,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   ”然后引导幼儿从外形、颜色、手感认识水果。拿香蕉来说,在吃香蕉前,教师可以这样教给幼儿剥的方法:“香蕉宝宝要脱下花裙子才能让我们品尝,可它不喜欢一下子光溜溜,要一片一片剥,瞧,香蕉宝宝脱下花裙子了,我们来尝一尝吧。”  另外,在一日生活中,幼儿与教师互动对话时,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完整地表达。如当教师提出指令要求幼儿把物品放在篮子里时,可以这样表达:“请帮我把蓝色的篮子拿出来,放在桌子的中间。”这样的过程中,幼儿加深了对颜色的认知,并且感受到了一一对应和归类。又如,在指导幼儿认识生活物品时,可以让幼儿观察:杯子、毛巾各有什么颜色、什么图案的标记等,这种看似简单的生活环节,却处处渗透着有效的教育。 

我们倡导的“游戏”是在幼儿生活中、在师生平等互动中自然产生的。它不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游戏表演”,也不能替代小班幼儿的全部活动。所以“游戏化的一日生活”并不意味着小班幼儿时时处处都要有游戏,许多游戏以外的活动同样有很多可以把握的教育契机,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察能力和教育意识,在于教师灵活的教育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做好从“玩中学”过渡到“学中玩”的准备。

 摘抄人 金瑛       日期2018年5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