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创意手指游戏实践研究》
理 论 学 习 摘 记
资料来源 | 题目 | 《7种小方法教您轻松锻炼宝宝手指灵活度》 | 作者 | 佚名 |
书名 | 版别 | |||
报刊名 | 期次 | |||
文 章 要 点 摘 录 | 1.仰卧起坐 让宝宝做仰卧起坐,可以加强和锻炼宝宝的抓握能力。让宝宝平躺在柔软的棉垫上.妈妈双手食指伸进宝宝的手掌,让宝宝紧紧抓住;握住宝宝的手腕,从仰卧慢慢提拉至坐位,再轻轻放下。另外,捏橡皮泥的游戏也可以有效锻炼宝宝手指的抓握力。 2.涂涂点点 让宝宝坐在小桌前,妈妈先用油画棒在纸上慢慢画出一个娃娃脸或小动物,再涂上各种色彩,以激发宝宝的兴趣。然后把油画棒给他,教他用全手掌握笔,并扶住他的手在纸上作画。再放开手,让他在纸上任意涂涂点点。 3.捡球与丢球 球类游戏是这个阶段最受父亲和宝宝欢迎的游戏。宝宝很喜欢捡球与丢球的动作。家长要选择一个大小合适、轻一点的小塑胶球,比如乒乓球就很好。爸爸先将乒乓球放在地上,引导宝宝爬过去,说:“宝宝,把球捡起来。”可以对宝宝多强调几次“捡球”的命令。等宝宝成功拿到乒乓球后,再告诉他说:“宝宝,把球丢给爸爸。”同时给宝宝示范“丢”这个动作。 这个游戏可有效地锻炼宝宝的抓握能力。 4.对捏东西 刚开始训练时,妈妈可以先让宝宝练习用手抓起(比如小积木、小乒乓球等小玩具),训练他用拇指和其他指配合抓起小玩具,每日练习数次。等宝宝可以熟练地抓起小玩具后,就可以在干净的小盘内放些糖豆、爆米花等,训练宝宝用拇指、食指捏取,以后逐渐发展到用拇指和食指相对捏起,每日可训练数次。逐渐过渡到给宝宝一套套塔(或者套杯)玩具,让宝宝用拇指和食指对捏每层塔,将塔层按从大到小的形状,一个一个地套在中心套柱上,直到最小的塔尖套完。 5.滚动瓶子 妈妈可以把枕头一端抬高,成为一个斜面,把圆形物品(如空塑料瓶子)放在较高的一端,让其滚下,自制成动感玩具。宝宝会在玩具落下时主动去抓。也可以给宝宝一些可以滚动的圆柱体,如圆柱体饮料瓶,放在地板上,让宝宝爬着用两只手推动它向前滚动。待宝宝玩熟练后,再让他用一只手推动瓶子,井把它滚动到指定地点。宝宝按着指令做对了,妈妈要亲一下宝宝,以示鼓励。多次重复这样的游戏,有利于锻炼宝宝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6.积木游戏 双手抓积木对敲,积木倒手,把积木从盒子中拿出来都是最简单的第一步。之后就可进行第二步练习——将积木排成蛇阵,将2~3块积木堆起来,将积木搭成“桥”,搭成“火车”等等不同的形状。其方法是大人先要摆给孩子看,然后让他模仿。大人要给孩子充分的练习机会,不要一看没搭成就着急,就想去替代孩子。那样的话,岂不是变成你练习搭积木了吗? 7.手指歌 妈妈和宝宝面对面地坐在床上。妈妈伸出双手,一边念儿歌,一边慢慢地给宝宝示范动作,以便让宝宝看清楚动作:一边念“拇指大哥矮又胖”,一边伸出两个大拇指,对着宝宝晃一晃一边念“食指大哥细又长”,一边伸出两个食指,对着宝宝晃一晃一边念“中指大哥个最高”,一边伸出两个中指,对着宝宝晃一晃:一边念“无名指小弟个也高”.一边伸出两个无名指,对着宝宝晃一晃一边念“小指小妹俊模样”,一边伸出两个小指,对着宝宝晃一晃一边念“快快乐乐一家子”,一边两只手在一起拍四下。 这一游戏,可让宝宝知晓五个手指的区别,井通过手指晃一晃的动作,训练宝宝的观察力、注意力,增强宝宝的节奏感、韵律感。 | |||
体 会 | 训练手指精细动作贵在坚持,训练宝宝手指的精细动作,一开始可能是一个单调、重复、枯燥的过程,但一定要坚持下去;时间要适度。每次时间不能太长,开始时2~3分钟,慢慢增加至10分钟,要根据宝宝的兴趣而定;游戏要有趣。把单调的训练变成有趣的游戏。设计一些宝宝可以接受的游戏,和宝宝一起玩耍。
|
摘抄人 蒋君 日期2018年 3月
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创意手指游戏实践研究》
理 论 学 习 摘 记
资料来源 | 题目 | 《浅谈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 | 作者 | 王月梅 |
书名 | 版别 | |||
报刊名 | 《都市家教》 | 期次 | 2017年8月 | |
文 章 要 点 摘 录 | 一、打造回归自然的游戏空间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爱自然是孩子的本心,好奇心是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拥抱大自然,快乐每一天”。课间,我园的幼儿们最喜爱的就是到楼下的“种植区”和“饲养区”看一看、嗅一嗅、摸一摸。种植、收获、玩耍,乐在其中,兴趣盎然。王老师引导学生在自然角种植小麦、蚕豆、油菜籽等,孩子们兴奋地带来了种子,家长也来现场指导和参与种植活动,孩子们忙开了,松土的松土,挖洞的挖洞,还有的孩子把泥土里的小石子拣出来,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把蚕豆种子放入一个个小坑里,然后用泥土把小坑填满,而在种小麦和油菜籽时孩子们用小手把这些种子撒在泥土里,最后孩子们为种子宝宝浇上水,那满含稚气却又专注的神情,那一本正经却带点笨拙的动作,非常可爱,俨然是一个个种植能手,这种体验比老师空洞的讲授多少遍都管用,那是内生成的,是有切身感受的。 热爱自然,呵护动植物,这些最基本最自然的情感就这样悄悄在孩子的心底扎了根。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们身心正在健康成长。幼儿园,成了孩子的乐土乐园;自然角,成了孩子们的梦工厂。自然场景,自然成长,孩子的身体发育、情感价值、意志习惯、语言思考都得到发展提高。 二、渲染身心投入的游戏氛围 什么是游戏氛围?游戏氛围是要靠环境营造出来的,应与环境融合在一起。游戏环境的创设应让幼儿成为主人,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自由发言。我们通过师生共同商量、讨论,烘托了游戏的气氛。如在“好吃的水果”主题活动中,师生共同构建的活动环境“光头强水果店”,让孩子们有了自由交往、买卖的机会,与此同时,“水果不新鲜,水果卖不掉”等问题的出现让孩子们生成了打折、买一送一、办理充值卡等新的活动内容,获得了更为有益的生活经验,为幼儿进一步了解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结合本园的教研课题,我们还开展了田园主题的蔬果亲子时装秀。时装秀演出在小朋友和家长的支持下,气氛异常热烈,张张笑脸绽放出花朵的绚丽多彩,稚嫩的童声洋溢着孩子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孩子和家长齐上阵,展示了一套套具有田园风格的时装,别出心裁的各种蔬果服装造型表演博得了在场孩子、家长们的阵阵掌声和欢笑声。通过此次活动。让孩子更深入的感受秋季田园的变化,体验秋收的喜悦。同时也架设家园共育的桥梁,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密切了园校的联系。 三、提供因人而异的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发展水平,投放游戏材料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能力发展快的幼儿,又要照顾到能力发展慢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记得“麦当劳小餐厅”刚开设出来的时候,我们收集了好多精美的包装盒、饮料瓶、优惠券等。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情绪还很高涨,可下一次再进行游戏的时候他们兴趣全无。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由于麦当劳的东西不需要孩子们制作。刚开始他们还觉得较有趣,可时间一长就失去了兴趣。于是,我们提供了一些半成品:如薯条,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自己来制作薯条,不会做的幼儿则进行包装,将做好的薯条放入袋子中;后来,孩子们又想做汉堡、蛋挞等,于是我们又提供了橡皮泥。有幼儿在游戏的时候提出“汉堡中的蔬菜用什么来做呢?”我们又提供了平时活动中用下来的吹塑纸。他们还会分工合作,会做的幼儿就用橡皮泥来做汉堡,不会做的幼儿则来做汉堡中的蔬菜。通过尝试、操作不同的游戏材料,我们班幼儿的游戏水平提高了;同时,能力较弱的幼儿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他们多提供一些半成品和原材料,放手让孩子们自己自主去玩,给他们多一些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让他们成为游戏的开发者和实践者,真正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在游戏中成长。 | |||
体 会 | 让幼儿在自然中成长,让幼儿自然地成长,把环境还给幼儿。让他们成为环境的主人,在这“隐形”的第三个老师的影响下,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
摘抄人 蒋君 日期2018年 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