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资源>>手指游戏>>课题研究>>《创意手指游戏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教学随笔:在手指游戏发展
发布时间:2018-07-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超级管理员

手指游戏发展

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汪春霞

在幼儿园中,游戏是幼儿期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活动形式,幼儿园教育中要将学习与游戏相结合,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为游戏开展创设条件,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帮助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手指游戏具有便捷、简朴、轻巧、灵动的特点。可以带给幼儿独特的体验和智慧的启迪。“幼儿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苏霍姆林斯基这句经典之语高度概括了儿童教育的思想内涵。动手即动脑,手脑并用能促进幼儿心智发育。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也在《童年的秘密》中论述:“人的特征之一就是自由,人能自由地运用他的手。这手不只是运动的手段,而且是智能的工具。手使心得到舒展,使整个人与他的环境建立特殊的关系。

我在开展手指游戏《虫虫飞》活动中,把这首简单易懂,读上去朗朗上口的儿歌创编成了一则手指游戏,让幼儿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学习,孩子们还是很感兴趣,都愿意用手指动作去模仿,模仿虫虫“踢踢腿、弯弯腰、喝口水等动作”,整个活动,孩子们都能跟老师的思路进行,而且还能自己用小手去创编一些动作,在接受了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再用手指去表演,幼儿兴趣非常高,整个活动效果也比较好。活动过后我反思:如果在学具准备上,能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份表演用的指偶,那么孩子们会在活动中体现的更加活跃,接受的会更好。

不管进行什么样的游戏,一定要增强游戏的互动性。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游戏“动”的特点,抓住孩子好“动”的本能,做好“动”的结合,让孩子从心动开始,实现联动。在幼儿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建立动态发展的游戏目标,完成孩子从相互认识到互相熟识的发展;在每一个具体的游戏中,要明确互动的范围、对象、程度,及时检验交流活动的效果。

作为游戏规则的制订者,教师要引导孩子树立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的意识。让教师的身份隐身于游戏之外,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好游戏的组织和调控工作,最大限度激发孩子的主动性,提高幼儿活动的参与度,避免出现孩子被动参与、消极应付的现象,实现孩子们“我的游戏我做主”的目标,体现游戏参与者的价值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比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更为重要。在这个阶段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发现的本能,培养勤于发现、乐于发现的兴趣。游戏的发现性主要是通过幼儿的“模仿”来实现。通过游戏有目的模仿和经常性的模仿,能让孩子体会到各种游戏的不同特点,体验到同一种游戏不同的乐趣,激发孩子积极发现、勇于探索的意识,孩子的创造性就会逐渐地挖掘出来。

作为游戏目标的引领者,教师要从“导”字入手,注重游戏的过程。游戏的知识渗透不等同于文化知识的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文化知识的教育是从无到有的传授,而通过游戏渗透知识则是通过有形的媒介传授有形的知识,实现从有到有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引导的过程很重要,游戏开展的过程十分重要,幼儿体验游戏的过程也很重要。很多游戏是来源于生活,用生活式的场景、生活化的游戏开展知识性游戏的教育能增长孩子接受知识的兴趣,提高幼儿接受知识的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