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黄凌燕
《幼儿游戏论》中指出:“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基本活动,”这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好模仿、情绪作用大,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性开始萌芽,造成这些年龄特征的主要原因就幼儿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未发育完善。而手指活动与人脑的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密切关系。在做手指游戏活动时,大脑、眼、手同时协调运动,而对视觉、
听觉触觉、语言等功能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幼儿时期的教育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这两方面。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游戏。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这是因为游戏的活动指向,在于对活动过程追求本身的享受,而不在于对活动结果的追求。相比其他成人要求的活动,它无外来的心理压力。因而游戏中孩子始终感到自由自在,孩子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游戏的气氛中,往往容易获得通过自我努力而成功的欢欣和自豪,即使失败也无关紧要。因为是游戏而不易产生实在的挫折感,所以游戏往往给孩子以一种积极情感体验,使人振奋、乐观和自信。现代教育学家普遍重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长期坚持做手指运动不仅能开发幼儿的大脑潜能,促近幼儿智力的发展以及大脑与手指间的信息传递,而且能锻炼幼儿的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这已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也被学者、专家、幼儿教师和家长广泛认同。手指游戏适合幼儿园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它的取材来源于幼儿生活,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有趣,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随学随做,通过不断的做手指游戏活动,使幼儿的小手指更加的灵活、触觉更加的敏感,头脑更加的聪明、更加的富有创造性,思维也更加开阔。 既然在幼儿时期开展手指游戏对幼儿早期教育起到不可古量的作用,那作为一个幼儿园的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好手指游戏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多渠道、全方位的利用并开发手指游戏资源,并根据幼儿园课程进行适宜的设计和改编。
2.手指游戏应与幼儿园活动多角度、科学化的结合,起到优化幼儿活动、多元化发展幼儿能力的功能。
1)手指游戏融入学习活动中——辅助课堂教学
第一,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做到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
教师可以结合各班的日常教育目标,把手指游戏分类引申和设计到各类教学活动中。课题研究组将手指游戏根据内容及表演形式可分为表演类手指游戏、语言类手指游戏、体育类手指游戏、计算类手指游戏。教师可结合本班的日常教育目标,在课程的导入、练习等各个环节进行运用。如;常用的“手指变变变”在艺术活动中可一边游戏一边导入主题,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边说“我的手指变变变、变成蝴蝶飞飞飞”边出示“蝴蝶”随着游戏反复,各种动物形象随即出示,像这样在游戏中自然导入新课。还可以作为教学手段,调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疲惫或注意力不集中时,随时组织一个趣味手指游戏会马上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幼儿的新鲜感和兴奋点,使幼儿在游戏中放松心情,重新投入到活动中来。
有时手指游戏能随时随为活动的开展做“热身”,大部分带有儿歌的手指游戏,教师带领幼儿边说边游戏,既活动了手指,锻炼到手指的小肌肉群,又为活动的开始打下了铺垫,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这类手指游戏就可以作为小班语言活动的“热身”游戏。在语言活动开始之前玩一个这样的手指游戏既可以整理幼儿秩序,使幼儿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又为以后的语言活动导出做了铺垫。
第二、可作为教学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不仅多方面发展幼儿能力,而且体现出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和多元性。
手指游戏还可以以教学资源的形式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比如与数学教学结合时,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的:“数学学习扎根于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幼儿年龄小,对数的认识、理解、记忆都很模糊等特征,我们借助手指游戏创设生活经验帮助幼儿学习数学。
例如,小班学习5以内的数时,我们融入手指游戏《小兔子开铺子》:小兔子开铺子,一张小桌子,两把小椅子,三双小袜子,四个小瓶子,五顶小帽子,小兔子高高兴兴开铺子。
孩子们在小兔子开铺子的旋律和情景中,学习理解数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手指游戏,在双手的指头上分别套上写有一到五数字的指偶,然后引导幼儿伸手指念“儿歌”,使得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5以内的数字,教学目标也顺利实现了。
手指游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每一个都伴有朗朗上口的儿歌、顺口溜、说唱、每一个都节奏鲜明、饶有趣味等特征,与幼儿语言教学结合可为幼儿提供多种语言发展的实践机会。它通过儿童的言语和手部动作去构造一个游戏情境,特别为幼儿所喜欢。
(2)手指游戏贯穿幼儿生活活动中——引导自我管理
幼儿一日活动不仅仅包括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等环节,还包括盥洗、进餐、午睡等许多零散的生活习惯培养活动。常言道:“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在园的每一个时间段都可以付之于教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