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资源>>手指游戏>>课题研究>>《手指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运用研究》>>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论文】手指游戏在小班生活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8-07-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超级管理员

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牟小英

摘要:手指游戏,顾名思义,就是以手指为主要的游戏“材料”,以活动手指为主要游戏目的及过程的游戏。手指是幼儿认识物品的重要器官,也是触觉的主要器官,通过活动手指来刺激大脑皮层能较大程度地增强大脑的活力,促进脑细胞的生长并延缓细胞衰老。因此,经常锻炼手指进行较为复杂、精细的运动,培养手指动作娴熟、灵活性对于大脑皮层建立更为丰富的神经联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手指游戏  游戏、作用

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手指游戏作为操作性游戏的一种,具有教具现成、简单易学、有趣好玩的特点,深得不同年龄幼儿的青睐,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它通过手部动作和对应言语去构造情景而开展游戏活动,可以一边游戏,一边吟唱,其内容生动具体,形式活泼轻松,让幼儿经常做手指游戏,能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从而刺激大脑的发育,对健脑十分有益。

一、手指儿歌能渗入生活,多方面促进小班幼儿语言的发展。

3—4岁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又是生活中词汇的不断丰富、积累、运用产生的。因此小班孩子的初期言语表达,往往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条例性和连贯性,言语过程夹杂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而儿歌以其篇幅短小,内容浅近、节奏明朗深受小班孩子的喜爱,儿歌是儿童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一种文学样式。易于小班幼儿接受、理解、记忆,对于丰富幼儿园的词汇,发展语言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对其他方面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小的效果。

二、手指儿歌与生活密切相连,规范幼儿的一日常规。

手指游戏有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受小班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程度局限性,小班幼儿在活动中常常不受活动规则约束,注意力容易分散,即使教师“利诱”他们,也毫无成效,活动的组织进行往往因此陷入困境。此时,利用一个手指游戏,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延长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就能将活动重新进行下去。如教学活动开始前,可以开展“拍手操”的手指游戏,“拍拍小手转转手,拍拍小手拍拍肩,拍拍小手叉叉腰,拍拍小手拍拍腿”,当幼儿做完拍腿动作时,游戏就结束了,帮助幼儿安静地准备进入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中,有的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同样可以运用手指游戏吸引幼儿注意,让幼儿伸出手指玩“找一找”的游戏,听老师的指令按要求伸出相应的手指,当老师说:“伸出食指找一找,耳朵耳朵在哪里?”幼儿就要伸出食指找到自己的耳朵,并回答:“伸出食指找一找,耳朵耳朵在这里。”用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再次提高注意力,让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借助手指游戏,提高孩子自理能力。如在生活活动中,我们借助手指游戏《洗手歌》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针对幼儿依赖性强、自律意识差的特点,我们通过《穿衣歌》手指游戏来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利用《我的小手也睡了》、《睡午觉》等手指游戏帮幼儿养成睡觉前安静的习惯。其次,通过手指游戏,教会孩子文明礼仪。我们根据手指游戏适宜配儿歌吟诵的特点,将文明礼仪教育蕴含其中。如通过手指游戏《小孔雀》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学习礼貌用语“你好”“再见”等。

《纲要》指出,要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前饭后、盥洗前后等过渡环节。此时幼儿的状态都比较放松,自觉遵守常规的意识也常常较弱。将简单易行的手指游戏贯穿于这些环节之中,可有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为此,在各个过渡环节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手指歌”“石头、剪子、布”等趣味的经典手指游戏活动,将其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这样,既减少了幼儿的消极等待,又预防了无事可做而引发的打闹现象。如手指游戏“饭前手指游戏大串烧”的运用,即能起到维持秩序的作用,又能保证幼儿的双手卫生。

三、运用手指游戏,培养幼儿社会交往、合作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现在的独生子女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做到主动关心、帮助同伴,主动配合协作。埃里克森认为学前期是幼儿形成信任、自主、主动创新人格特征的关键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手指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提高幼儿合作意识。

首先开展手指游戏是营造一种轻松、随意、无拘束的氛围的,然后老师鼓励幼儿自己找玩伴,自己在游戏中去协商、配合、互助,去友好相处,去学习合作。 比如手指游戏《两只小鸟》需要孩子们俩俩结对,来玩这个游戏“小鸟小鸟,有翅有脚,妈妈想要抱抱,不要不要,飞走了”。  比如手指游戏《躲猫猫》等,需要两个同伴之间进行协商,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会体会到只有两个人配合默契共同合作,游戏才能顺利进行。而《捉蜻蜓》、《石头、剪子、布》等游戏,则需要更多伙伴的配合。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结成现实的伙伴关系,他们相互协调、模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

四、为课堂教育活动“做导入环节” 

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运用手指配合儿歌、音乐做一些手指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组织数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数》:可以运用“五只猴子荡秋千”的手指谣来导入,让孩子对5的数有初步的了解。五只猴子荡秋千,看见鳄鱼被水淹,啊呜啊呜吃掉了;四只猴子荡秋千,看见鳄鱼被水淹,啊呜啊呜吃掉了;三只猴子荡秋千,看见鳄鱼被水淹,啊呜啊呜 吃掉了;两只猴子荡秋千,看见鳄鱼被水淹,啊呜啊呜 吃掉了;一只猴子荡秋千,看见鳄鱼被水淹,啊呜啊呜 吃掉了;没有猴子在水边,看见鳄鱼被水淹,啊呜啊呜 没吃掉。然后,老师运用教学方式、方法生动的导入要讲的学习活动内容,相信课前的“热身”会给教学活动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

手指游戏可以带给幼儿独特的体验和智慧的启迪,将手指游戏运用于幼儿教学活动组织中,既有其可行性也有可操作性,它对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特别是小年龄段幼儿教学中起到了相当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对幼儿自身的发展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不妨试试这些好玩的手指游戏,让一些枯燥的教条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在一次次玩的过程中去学着体会,让孩子在一次次玩的过程中把儿歌中的知识潜移默化的传输到自己的身上,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肌肉的发育和完善,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育儿园({域名已经过期},育儿,幼儿,幼儿园,宝宝)7040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