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石伟
根据《3-6岁幼儿发展指南》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因此结合本园的特色—手指游戏。立足于让孩子能更好的、全面的发展。让孩子在自主游戏的殿堂中玩出快乐、玩出想法、玩出自信。
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手是身体的大脑”,对于幼儿来说,手指的活动能激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从而刺激大脑的发育。玩手指游戏其实就是相当于帮助大脑做体操,孩子能在手指间中得到更多,创造更多。手指游戏不仅仅是让孩子单一的玩玩手指,手指游戏有它自己的趣味性,在玩手指游戏的同时往往都配有一段节奏感极强的儿歌,幼儿边玩边说唱,玩的不亦乐乎。玩手指游戏不受场地的限制等只要幼儿有兴趣就可以来玩手指游戏这是手指游戏的易操作性,在玩手指游戏的时候孩子们的表情会相当的丰富,那惟妙惟肖的表演会很打动人们驻足观看。当然还有灵活性,这是指尖的运动,是智慧的传递。孩子们在玩手指游戏中开动脑筋创编手型,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
在玩手指游戏中收获良多,但学必有所思,如何借助手指游戏发展幼儿思维,引导孩子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多想多动。做到游戏贯彻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一、抛掉固有模式、和孩子一起玩
对于手指游戏的探索我们也进行了很多,但自我感觉不够吸引孩子,不能激发孩子玩起来的兴趣。所以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手指游戏以及发挥手指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这是其实是一个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但是在一次玩手指游戏《白石塔》中,我发现自己可能找到了趣玩手指游戏的方向标。以往我们玩手指游戏的固有模式其实就是教儿歌、教手型、孩子创编手型等,这些的形式其实和填鸭式教学无异。可能在一次活动中,有的孩子还没开始融入就已经结束了。所以对于这样的模式,我们要抛掉,重新审视孩子感兴趣的、孩子愿意接受的、孩子自发组织的。在张老师和孩子玩手指游戏《白石塔》的时候,我其实是一个观察者,我发现所有孩子在整个游戏中都是很愉悦的,每个孩子都笑的很开心。从孩子的表情我能看出孩子很喜欢,是真的融入了。张老师只是抛出了一个“如果是你,你想怎么玩?”给孩子自由讨论,自由表现。刚开始愿意分享自己玩法的孩子不多,但是渐渐的到后来是都愿意来说说,为什么呢?因为愿意分享的孩子成了老师,老师成了“学习者”,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有的孩子还给自己创编的手指游戏取了名字。沉下心,和孩子一起玩,孩子也会愿意和你玩。
二、肯定孩子想法、玩出新花样
在和孩子玩《白石塔》的过程中,张老师肯定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和同伴自主分享自己的做法,在一次一次的探索中,孩子们越玩越带劲。慢慢的,孩子还可以这么玩......孩子们自己开始创编,发现《白石塔》可以两个人玩、三人玩、全班一起玩;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手型玩、还可以利用身体各个部分玩;新的玩法产生了,孩子们也想出了自己喜欢的名字《手脚白石塔》《小脚动动动》等......
三、组织形式多样、领域灵活渗透
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手指游戏不在是单一的锻炼手指灵活和孩子表现力,手指游戏应该与五大领域课程有效地融合、渗透,旨在将两者的教育发挥最大化。
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手指游戏不在是单一的锻炼手指灵活和孩子表现力,手指游戏应该与五大领域课程有效地融合、渗透,旨在将两者的教育发挥最大化。
1.科学领域巧用手指游戏
和孩子一起阅读《奥菲利亚的影子剧院》的时候,涉及到了有趣的光影,通过绘本故事的代入,使得孩子更加愿意去探索,孩子们在光影游戏中,学会了合作分工。利用光影创编了不一样的手型故事。
2.建构领域妙用手指游戏
在玩手指游戏《白石塔》的时候,孩子对于塔没有很清晰的样子,对于塔的建构原理也不怎么知道。于是在建构区,孩子开始探索塔,一次又一次的建构,孩子明白了塔应该怎么搭建,同时也熟悉了《白石塔》儿歌。
手指游戏可以带给幼儿独特的体验和智慧的启迪。幼儿在游戏中观察、思考、想象。学会与同伴交往,因此我们要学会善于挖掘身边有价值的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点化童心、让孩子自主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