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章凤姣
【摘要】幼儿园开展手指游戏课程,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锻炼了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还通过活动中的生成游戏辐射到绘画、数学、社会、音乐等各个学科领域,形成了发展的,互助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手指游戏 课程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这也是幼儿年龄特点和现有经验水平决定的。现在,幼儿园课程改革就特别注重课程游戏化的建设和实施。立足当下的幼儿园教育现实和发展需要,我园在园长的组织带领下,全园参与,从幼儿实际出发,开发了手指游戏活动,并在全园开展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深受幼儿及家长的喜爱。
一、手指游戏的意义
陈鹤琴老先生说过:“人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儿童时期内发展,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最早开始于各种器官,而接受外界信息最多的莫过于手指。”而手指游戏就是利用人的器官——手,伴随儿歌口令节奏,用我们的手指创编出与内容相符的手指动作,通过手部动作和言语去构造游戏情境而开展的游戏活动。例如手指游戏《小手谣》,儿歌内容是:“小手小手摆一摆,小手小手拍一拍,小手小手盖一盖,小手小手藏起来。”根据儿歌内容,用我们的手做出“摆动”,“拍击”等动作,边玩边吟唱,幼儿很快就能学会儿歌,并且以游戏形式给幼儿带来了快乐。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手指游戏已成为我园的特色课程。例如小班的手指游戏活动《数数歌》,其内容是:“一间房两块糖,三把伞四把抢,五副眼镜六碗汤,七只兔子八头象,加上九朵小红花,十个朋友喜洋洋。”在幼儿玩这个手指游戏时,孩子们不光用自己的小手变出了各种事物的形象,使具体的儿歌内容有了画面感,同时孩子们从这个手指游戏中了解了数数的概念,由小到大,逐一递增。再如中班的手指游戏活动《宇航员》:“坐上宇航船,做个宇航员。电钮按一按,嘟嘟上蓝天。绕地球,转呀转,遇见星星招招手,撒下欢笑一串串。”通过学习儿歌使幼儿基本有了“地球”、“太空”的概念,知道可以坐上太空船去看星星。在做这个手指游戏动作时,由于幼儿已经有了“太空”、“星星”、“火箭”等基本手型的积累,基于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要求孩子对这个手指游戏进行创编,玩出属于自己的手指游戏,这样就很好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了幼儿的自主学习,幼儿主体地位也得以体现。手指游戏的作用和意义不仅体现在可以丰富幼儿的语言能力;提升幼儿的数学逻辑性,创造性思维能力上,还体现在可以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激发探究兴趣,发展幼儿审美创造性。手指游戏作为我园的园本课程,正在努力实现着课程游戏化。
二、课程游戏化的具体体现
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并不是要幼儿园课程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强调儿童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关注活动过程,将目标隐含在过程中。手指游戏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了相应的环境场景,并提供大量的可操作材料,比如手偶道具,头饰服饰等,充分调动幼儿在手指游戏活动时的兴趣和积极性,并给予幼儿充分的创造空间,让幼儿有目的的自由玩耍,在自我探索中不断成长。
当前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有机结合的两种形式使游戏和课程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一是游戏可以生成课程,二是课程也可以生成游戏。
1.游戏生成课程
起初我园在玩手指游戏时,也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来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没想到幼儿会这么喜欢,并且在试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手指游戏不仅有效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手指游戏在促使孩子智能开发、情感陶冶、习惯培养等方面显现出强大的有效性。随后,在园领导和全园师生的努力探索下,手指游戏终于成为了我园的园本课程,使手指游戏在我园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开展。
2.课程生成游戏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课程的各个领域在目标、内容和形式上都是有机联系、相互支持的,而实现这种联系的最主要途径我觉得就是游戏了。我在开展手指游戏活动时,就会依据活动内容和目标,适宜地生成或穿插幼儿喜爱的,符合幼儿现有发展水平和经验的游戏,而这些生成游戏又会与某一课程领域或多个课程领域的知识相关联,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对幼儿整体教育的效益。
例如小班的手指游戏活动《坐花轿》:“新年到,新年到,敲锣打鼓真热闹。小宝宝做花轿,一摇一摇乐陶陶。”“坐花轿”是旧时娶亲的一种习俗,在现在已经很难看到,这也代表了我国的一种历史文化。通过这个手指游戏,让幼儿接触这一旧时习俗,能使孩子们产生对我国历史文化和习俗认识和探究的兴趣。活动中,孩子们边吟唱边做手指动作,只见他们一会儿摇着手,一会儿变成“花轿”的手型,手指灵活地变换着,玩得不亦乐乎!结束了手指游戏活动,我就组织孩子们到户外场地上,请来大班的孩子一起玩“坐花轿”的游戏。游戏时,我先介绍游戏规则,请大班男孩做轿夫,小班孩子坐轿子,老师则在旁看护指导。游戏中,孩子们玩得都很开心,也唤起了我儿时的记忆。这个游戏主要体现了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互助,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并学会遵守游戏规则,这些都是社会领域的内容。
再如中班的手指游戏《小金鱼》:“一条鱼游啊游,孤孤单单在发愁。两条鱼游啊游,摇摇尾巴点点头。三条鱼游啊游,亲亲热热好朋友。”在这个手指游戏活动中,我运用了手绘,先请幼儿将小手变成小鱼形状,我再用手绘颜料给小手画上图案,一条活灵活现的鱼就出现了。在我的指导下,孩子们还学会了自己绘画以及同伴之间互相绘画,孩子们的绘画能力有进一步提升。此外,依托这个手指游戏,我还开展了户外游戏《网小鱼》,请三名幼儿手拉手做渔网,其余孩子排成一字队形等待穿越。游戏开始,全体幼儿念儿歌:“许多小鱼游来了,游来了,许多小鱼游来了,游来了,快快捉住!”当听到“捉住”二字后,赶紧把渔网放下,捉住没来得及通过的幼儿,把鱼儿网住,放到呼啦圈里。这时请小朋友看一下,网住了几条鱼。孩子们会说:“一条鱼!”我就及时引导:“看那条小鱼孤孤单单的,1就是单数。”游戏继续,当呼啦圈里有两条鱼时,我就对孩子们说:“大家看,我们网到了两条小鱼,他们成双成对,开心多了,2就是双数。”游戏继续,呼啦圈里有三条鱼时,之前的两个孩子抱在一起很开心,可是第三个孩子就一个人很孤单,引出3是单数。通过这个游戏使幼儿对10以内单双数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是数学领域的内容。
还有大班的手指游戏《小猫钓鱼》:“小猫去钓鱼,小猫去钓鱼,钓呀钓呀,钓了许多鱼。一条鱼,钓上来;两条鱼,钓上来;三条四条钓上来;五条鱼钓上来。······”这个手指游戏,“小猫”和“钓鱼”的手型是比较难的,需要幼儿将手指加强伸展和弯曲的幅度,对于大班幼儿还是能做到的。整个手指游戏动作形象逼真,夸张有趣,孩子们都喜欢玩。根据这个手指游戏,我又为孩子们安排了科学游戏《小猫钓鱼》。游戏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装有磁铁的钓鱼竿,粘有磁铁的小鱼,以及纸质小鱼。引导幼儿探索:为什么有的小鱼能钓上来,有的却不能。这就是简单的科学实验,孩子们都积极参与,探索和发现,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的精神。
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展现的新模式和新趋势,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幼儿自主发展,并给予幼儿人性化的教育情景,以温暖、接纳、信任、鼓励的态度提供安全、支持的活动氛围。手指游戏既源于游戏,又通过生成游戏为其它五大领域服务,形成良好的互动,推动着幼儿全面发展。所以说,手指游戏是我园对课程游戏化探索的宝贵收获,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刘焱《怎样认识和处理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关系》
3.陈鹤琴《陈鹤琴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