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项目活动>>文章内容
陈良实幼课程改造项目第一阶段小结
发布时间:2016-12-0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超级管理员

2016411日,我受阜宁县教育局之托,正式开始通过qq群的方式指导阜宁实验幼儿园进行园本课程改造工作。

对于园所改造,我的看法是,所谓课程改造,是在幼儿园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师资力量,园所文化,幼儿生源(人数、家庭环境等),财务状况等等的基础上,对园所现有的课程状况进行评估之后,以园所教职员工为主体,以专家为协助,共同进行的课程方向、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软硬件环境等的改造工程。

我认为并没有一个外在于幼儿园的绝对完美课程模式存在,就像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一样,每所幼儿园也是不同的。每所幼儿园都有他的先天禀赋,有他的特质,有他的活力。尊重园所的先天特质,才能让这个园所生动活泼的发展,而不是成为被所谓专家改造的顽石。所以,陈良实验幼儿园的每一位老师,都是课程改造的主力军。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改造园所的课程,所谓的专家只是引领和助力。

为此,我在4月初进入陈良实幼进行了观察,大致了解了陈良实幼当前的课程状况,从园所管理概况、师资情况、幼儿家庭、课程概况(时间、空间、材料、教材)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详见4月11-15日群讨论记录)。

之后,我和阜宁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陈良实幼园长等项目核心人员建立了网络工作小组,制定了课程改造的年度计划,开始实施以qq群为主要指导方式的远程指导实验。

在我的计划中,4月是第一阶段,核心任务是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让全体陈良实幼的老师都积极投入到这项课程改造实验中来。所以,我给他们留了第一个集体作业。要求每个老师回答以下问题:1、我任教几年了?在任教的这些年里,让我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与幼儿园有关,你不要告诉我最开心的事是我男朋友向我求婚,或者我生了宝宝)2、昨天一天中,我的保教行为中让我自己最不满意的一件事是什么?3、如果让我来指定儿童培养方针,我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品质不是仅只勇敢诚实这一类社会性品质,包括生活自理、情绪稳定乐观、乐于探索、充满好奇都算)请你列出最重要的十条。

设置这样的思考问题,是希望老师反思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幸福感,以及统一园所教育价值观。而且,我并不去点评每个老师的作业,而是把这个工作留给园长,是为了尽快帮助园长和全体教师一起建立起课程改造的共同体。

在老师交作业和讨论的2天中,我发现实幼乃至于整个阜宁县幼教群都存在着同样的两个很大的问题:1、喜欢讲大话空话,讨论没有主体,喊空泛的口号,不能聚焦真问题;2、观察记录的目的性不强,意识不到观察记录对于课程发展的价值,仅仅作为完成任务来进行观察。所以,我的第一步就是从观察记录开始,通过点评教师的观察记录,带着大家讨论真问题,说实话,说实在话。

经过对教师观察记录的点评,老师们似乎开始意识到所谓的观察,要看的是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学习需求,所谓的建议是教师可以如何支持幼儿学习的建议。

然后我们开始集体讨论在教师作业中,大家普遍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好的部分,思考幼儿行为、教师决策与园所时间安排、空间设置和材料提供之间的关系。以“自主用餐”和“用餐等待时间过长”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规则修改、细分环节、设置餐后游戏等手段,以班级为单位,自主解决问题。同时,集体学习了其他幼儿园的先进经验。把主动学习吸收、积极动手尝试当做学习的主要路径,而不是把“专家说”作为获取真理和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很快,陈良实幼的qq群开始真正的活跃起来,老师们开始进入状态,开始讨论自己身边的真是问题。一开始还是以某个老师为中心讨论一个话题——蚯蚓的讨论让每个老师都忍不住进来说几句——很快,老师们都坐不住了,有的也带孩子进入了蚯蚓的话题,有的则找到了自己班的新话题。而我则用“支架”的概念,带动老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树立“支架”意识,从单纯的教学角色,向观察者、支持者、问题制造者、记录者角色转变。在老师们越来越热烈的讨论中,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改造过程也真的开始了。

时间

阶段

主要任务

手段

作业

备注

园所配合

4

热身阶段

 

凝聚研究队伍,逐步形成统一价值观,调动研讨热情

自省问题,案例分析,基本概念解说(课程改造、生成课程、统整课程、课程支架)

1、最让我高兴的职业体验;2、最让我苦恼的职业体验

3、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育价值、4、发现大事件

统计参与讨论人数和频次,注意讨论频率,吸引大多数人参与讨论,配合园所内部研讨

讨论作业

统计发言人数

表扬积极参与者

观察教师变化

于此同时,我开始在阜宁群里组织大家讨论。我想实验一下,假如有了有价值的话题,会不会扭转原来的风气。果然,一方面由于陈良实幼的透明改造项目,让那些在群里只能围观不能说话的老师憋了一肚子话想说,一方面,我提出了“大事件”的问题(我用大事件取代学习故事里的“哇时刻”,所谓大事件就是幼儿发起、有核心人物,影响或者吸引到别人的事件);引导老师们发现观察和课程建设之间的关系,理解搭建学习支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很快,阜宁群就爆发出了非同一般的活力。短短几天的时间,很少再在阜宁群看到大段大段地发观察记录而无人回应的“交作业”观察记录了,也很少看到空洞无物的“绝对正确的废话”了。因为有了真实的问题,有了可以聚焦的问题,大家开始意识到群是一个用来实现真实交流的场所,而不是表白“我有积极参与哦”的公告板。

于是,透明的陈良实验和热闹的阜宁群形成了积极的互动。陈良实幼的老师可以在阜宁群学到别人的想法和做法;阜宁群的老师可以在陈良实幼看到我的指导过程。两个群形成了内外两层的双向互动模式。

至此,阜宁陈良实幼第一阶段四月的任务基本完成。我们即将进入第二个阶段,即空间改造和材料供给研究阶段。这将是一个很长的,甚至可以说是贯穿课程改造整个过程的阶段。我将会带领老师用课程建设的视角重新审视园所的空间和材料。分成课题小组对班级和园所的各个空间以及空间里的材料进行研究。希望这个阶段也能如第一阶段一样顺利。期待老师们扎实快速而又快乐的成长。

 

 

2016428日星期四 于台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