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手指游戏指导的价值取向:情感关怀
常州市武进区东青幼儿园 周燕 邮编:213114
摘要: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终极意义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教师要明晰幼儿、教师、游戏三者的关系定位,秉持幼儿园游戏指导关注幼儿情感发展的价值取向,有效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实现幼儿园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价值取向 情感关怀
游戏是幼儿自发性的一种活动,由幼儿自由选择,带有正面的喜乐感情(黄瑞琴,1992)。事实上,游戏更多是一种幼儿获得愉快体验的手段。与此同时,游戏还是幼儿发展自己的大脑和肌肉,发现自我能力的方法。巴特勒、戈特斯和奎森伯里把游戏归结为与幼儿的学习、生长、发展过程相关的活动。
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现实生活,通过游戏体验生活和学习中的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获得知、情、意、行等方面的良好发展。
而在东青幼儿园,手指游戏作为我园幼儿的特色活动,也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幼儿手指游戏是幼儿借助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在假想情境中模仿与再造成人的手指实践活动,是幼儿内部动机驱使的感知与操作活动。
幼儿园手指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主要的游戏活动,是一种自主、自由、能动的主体性活动。在幼儿园手指游戏中,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自由, 以最少的干预和最多的欣赏来支持幼儿手指游戏,实现幼儿快乐、自主、适宜、有效的成长和发展。幼儿园手指游戏一是要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为幼儿创造适宜于他们年龄特点的幼儿园生活,保证幼儿童年生活的快乐;二是要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积极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一、幼儿园手指游戏的终极关怀: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幼儿园手指游戏的意义在于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不同的幼儿园游戏的侧重点不同,它们从不同方面锻炼幼儿的各种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手指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小肌肉,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小肌肉的体能游戏包括《开门关门》、《圣诞老人》《小海龟》等。小肌肉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和幼儿的思维能力。
感官手指游戏是指一些与感官(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 有关的游戏,能加强幼儿感官的敏锐性。例如,利用《乐器房间里的声音》的手指游戏来发展幼儿的听觉功能,利用《奇妙的颜色》辨认图画颜色的方式刺激幼儿的视觉、触觉能力发展等。
生活方面的手指游戏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立能力,如:《系鞋带》《穿衣歌》、《洗手歌》、《吃饭歌》、《做棉袄》。一些智力手指游戏又能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五个宇航员》、《花卉拍手歌》《小金鱼》、《螃蟹歌》。
群体性手指游戏泛指一般的团体游戏。在团体游戏中,幼儿可以从中学习怎样与他人建立关系,《指头兵出列》《节日拍手歌》。
在实际教育情境中,一项游戏往往能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从而实现幼儿园手指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
二、幼儿园手指游戏指导的价值取向: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
由于部分幼儿园教师对手指游戏的指导过分注重知识技能、动作灵活性的灌输,要么偏重安全监控,要么过度放任,实际上都漠视了幼儿的存在,没有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幼儿的发展。还有很多教师在指导手指游戏时注重强化幼儿的知识技能及动作的灵活性,却忽视了对幼儿情感发展的关注,容易导致幼儿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阻碍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研究显示,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园手指游戏进行指导时最强调安全因素,其次是强调教师的自我形象,避免教师行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相比之下,教师对幼儿情感发展的关注明显偏少。
由于教育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还无法满足情感教育的需要,在手指游戏活动的目标确立、内容选择上偏重认知和动作训练,在手指游戏的组织过程中也较少照顾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差异缺乏必要的情感关怀,容易导致幼儿的情感发展出现偏差。因此,要重塑幼儿园手指游戏指导的价值取向,幼儿园教师必须明晰幼儿、教师和游戏三者之间的关系定位,从而在幼儿园游戏中真正实现对幼儿情感发展的关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1.幼儿——不可或缺的情感教育主体。
幼儿是不可或缺的情感教育主体。幼儿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的影响和塑造,而是积极地参与自身发展的能力建构。情感教育的实质就是关爱人的心灵,发展人的人性。在手指游戏活动中对幼儿实施情感教育,教师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幼儿,把幼儿看作是完整的、具有智慧力量与人格力量、全身心体验着教育生活的主体,关注幼儿完整人格的培养。其次,情感教育的实施及幼儿园游戏的设定都要考虑幼儿情感发展的年龄特点。教师要积极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和需要,尊重幼儿的意愿,理解幼儿当时的情绪情感状态,正确引导和有效促进幼儿形成积极良好的情绪情感。教师还应该关注幼儿的差异,根据不同幼儿的个性特征,在手指游戏中及时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变化,抓住有利的情感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如:在手指游戏《一只小蜜蜂》中,这个手指游戏中出现了9个可爱的小动物形象,有些的相互关联的,有的则是独立的,我们可以利用形象生动的小动物作为载体帮助幼儿学数数,儿歌很长,但是病不难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图谱,采用“图加文”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朗诵,这样在这个手指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情感就出来了,做这个手指游戏的时候感情非常丰富,表情也与众不同。
2.教师——肩负重任的情感教育实践者。
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情感依恋的重要对象,是幼儿情感发展的引导者、实施者、监督者。教师在幼儿情感世界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肩负着情感教育的重任。在幼儿园手指游戏活动中,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实施者、情感体验的共享者、情感发展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不同角色定位是教师责任的重要体现。在指导幼儿园游戏时,教师要积极面对幼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教师在选择游戏内容时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选择与幼儿年龄特征相匹配的游戏。手指游戏操作水平过低或过高,都可能使幼儿丧失游戏兴趣,影响幼儿的情感发展。需要按照年龄阶段来分出小、中、大各个年龄阶段的手指游戏来实施教学。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有责任和义务保证幼儿园手指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在小班我们教的是一些简单、易懂,而且能够朗朗上口的儿歌和手指动作,像小班上学期我们教孩子《小手谣》《小兔上学》《小被子》《吹泡泡》《搭积木》《好朋友》《从前有座山》《坐花轿》等,小班下学期我们教小朋友学习《小蝴蝶》《糖葫芦》《猫捉老鼠》等。中班上学期我们小朋友适合的手指游戏有《小蜗牛背书包》、《小刺猬去理发》、《大鸵鸟》等这些手指游戏都是经过老师们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精心选出来的,它下学期适合我们的有《两只小猫》《竹笋娃娃》《一只小蜜蜂》《小动物找朋友》《我家小院一幅画》《摇篮》《春天花儿开》《挂满田沟沟》《躲猫猫》等。到了大班,孩子们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管是手指动作还是语言的发展,还是他们的思维能力,我们教的手指游戏也对她们有了更高的要求,大班上学期我们教孩子们《弯弯》《手指爬树》《秋天》《蜗牛与黄鹂鸟》《老虎过生日》等;下学期我们教《东边牛来了》《老虎学爬树》《小板凳》《胖子和瘦子》,每个学期孩子们学习的层次都不一样,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学习起来更觉得有趣、有劲。
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仅要在观念和意识上提升自己,更需要积极实践探索,提升游戏活动对幼儿健康发展的价值,践行情感教育实践者的责任。
3.幼儿园手指游戏——意义非凡的情感教育桥梁
幼儿园手指游戏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手指游戏世界是一个真正的童心世界,幼儿的喜、怒、哀、乐都能在手指游戏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幼儿在手指游戏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是深刻的主体性体验。将情感教育融入幼儿园游戏,这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手指游戏是幼儿情感发展的重要中介,教师要抓住游戏这一突破口,准确、及时地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在手指游戏内容选择上,教师选择的游戏要符合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巧妙地将情感教育与手指游戏活动融合在一起。在手指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的情绪情感变化,积极参与幼儿手指游戏,及时帮助幼儿调节情绪,保证幼儿在手指游戏中能得到良好的熏陶与教育。
如手指游戏《两只小猫》中,这首儿歌非常有趣,在儿歌的开头,就出现了诙谐的两句:两只小猫,上山偷桃。这样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兴奋点吸引住了,她们睁着忽闪忽闪的小眼睛,都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旦抓住了他们的眼球,下面就比较好玩了,他们都认真的学习着这个手指游戏,学习着里面的手指动作。从这个手指游戏里面孩子们感受到了儿歌里生动、有趣的情节。把孩子们的情感紧紧的抓在手里了。
幼儿园手指游戏是幼儿园教师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创设良好宽松的游戏环境,秉持游戏指导的情感取向,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实现幼儿园手指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灵动思维,幼儿手指游戏游戏设计》,江苏凤凰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