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南》引领下,借助手指游戏发展并丰富幼儿语言
常州市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张金
摘要:
21世纪的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愈频繁,而交往最直接的工具就是语言。一个能言善辩的人,总能在纷繁的社会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而相反,一个表述木讷的人,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美国医药学会的前会长大卫?奥门博士曾经说过:我们应该尽力培养出一种能力,让别人能够进入我们的脑海和心灵,能够在别人面前、在人群当中、在大众之前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传递给别人。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语言教育会使其受益终身。
关键词:
手指游戏 发展 语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语言能力是每个人一生中极为重要的生存能力,必须从幼儿期开始培养。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先取决于语言。”这句话道出了“会说话、会表达”的重要性。发展幼儿的语言必须把握住每一个可能发展语言的空间、时间,并加以引导和利用,使每个幼儿都将成为语言的巨人,能言善辩,妙语连珠。
手指游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每一个都伴有朗朗上口的儿歌、顺口溜、说唱等,每一个都节奏鲜明、饶有趣味,都特别为幼儿所喜欢,能够丰富幼儿儿歌领域的知识含量,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因此,我们尝试着把富有趣味性的手指游戏融入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借助手指游戏特有的魅力来帮助幼儿学习,带给孩子“快乐”学习的体验。
一、化繁为简,感受学习之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建议中指出,3—4岁孩子能够讲诉简短的故事,纵观小班上学期语言故事《秋叶飘》,虽符合季节特征,但故事篇幅较长,动词的含有量太大且不重复,这对于小班刚入园一个月的孩子们来说,有难度,同时也与《指南》精神不相符。由此,为了让有意义的故事,更贴近孩子们的能力与认知,我们将其首先转化为儿歌,而后设计好玩的手指动作,让孩子们在边说边玩中理解故事,发展语言。
附原故事:秋叶飘
秋风起来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说:“树叶,你当我的小屋,好吗?”树叶说:“好的,好的。”小虫躺在树叶下面,好舒服啊!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说:“树叶,你当我的小船,好吗?”树叶说:“好的,好的。”蚂蚁坐在树叶上面好舒服啊!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说:“树叶,你当我的小伞,好吗?”树叶说:“好的,好的。”小鱼藏在树叶下面,好舒服啊!
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高兴地说“来信了,来信了,催我们快到南方去!”
改变成的手指游戏儿歌:
树叶落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树叶下,把它当小屋。
树叶落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树叶上,把它当小船。
树叶落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树叶下,把它当小伞。
……
再如,《数脚》是中班幼儿很喜欢的故事,故事里的小鸡、小兔、螳螂、螃蟹、蜈蚣有不同数量的脚,走路方式也不一样。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我们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出发组织了本次活动——把它编成了手指游戏,同时把要幼儿掌握的“又轻又巧、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行霸道”等词语,改编成易于幼儿理解、朗朗上口的重叠词。如:又轻又巧——轻轻又巧巧、蹦蹦跳跳——蹦蹦又跳跳、大摇大摆——摆摆又摇摇、横行霸道——横行又霸道。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词语、理解了故事、获得了知识,充分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创编的手指游戏《数脚》是这样的:
小动物们在一起,数一数有几只脚。
小公鸡,两只脚,走路轻轻又巧巧。
小兔子,四只脚,走路蹦蹦又跳跳。
小螳螂,六只脚,走路摆摆又摇摇。
小螃蟹,八只脚,走路横行又霸道。
小蜈蚣,脚真多,数来数去数不清。
你脚多来它脚少,动物世界真奇妙。
诸如此类的手指游戏还有《动物职业介绍所》、《路边大石头》、《秋叶飘》等。将手指游戏与幼儿语言教学结合,可为幼儿提供多种语言发展的实践机会。这种结合不但培养了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及表现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节奏感,丰富了孩子的语言感受性。可以说,手指游戏提供了一种宽松、真实、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不仅发展了语言,更增长了自信。
二、发散思维,喜欢创造表达
手指游戏拓展活动《手型画》进行到尾声时,一幅幅美妙的作品一一呈现在了我的面前,我兑现着承诺——给作品送上好听的名字,“水中嬉戏”、“长颈鹿的美餐”、“公主的皇冠”等好听的名字从我嘴里不断溢出。此时,我的眼前出现了“面对面的两只小鸟”画面,随即起名“悄悄话”,正当得意时,同样的作品出现了,难不成还叫它“悄悄话”?本着对每个孩子同样负责的原则,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可思维就像短路一样,怎么也想不出来。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放下“领导者、平等中的首席”姿态,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这里有一幅好看的图画,谁能帮老师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看到老师的求助,孩子们个个磨刀霍霍、跃跃欲试,顿时“两只小鸟”、“草地上的鸟”、“鸟儿找虫”等名字不断涌现,但最令我惊叹的是这个名字——双胞胎。当听到此名字时,我第一反应是“为什么呢?”孩子的回答是:“因为它们都是穿的黄衣服,大小也一样,动作也一样,就像我们班上的凯凯和琪琪一样,是双胞胎。”理由一出,全体赞同,掌声不断。随后,我再碰到此类情况时,总会求助于孩子们,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但集体的智慧却是无限量的。
这样的放手,不仅显示了老师对孩子的信任,更有助于孩子成就感、成功感的滋生,由此更能产生学习的自信,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挖掘内涵,感悟现实道理
每则手指游戏都蕴含丰富的语言元素,有的可以帮助幼儿借助、理解、掌握运用很多的动词,如《老虎和灰兔》【坡上有只大老虎,坡下有只小灰兔,老虎饿肚肚,想吃灰兔兔,虎追兔,兔躲虎,老虎满坡找灰兔。兔钻窝,虎扑兔,刺儿扎疼虎屁股,气坏了老虎,乐坏了兔。】短短的一则儿歌,几乎每一句里都含有生动的动词,如追、躲、找、钻、扑、扎……而这些动词,在手指动作的协助下,很快被孩子们的记忆功能所吸收,语言能力在提升。
此外,有些手指游戏虽然没有象《老虎和灰兔》一样蕴含很多的动词,但它深谙的道理,更是让人受益匪浅,非常受用。如《蜗牛与黄鹂鸟》【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葡萄成熟还早得很那现在上来干什么?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这则手指游戏里,没有丰富的动词,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持之以恒,永不言弃”的力量。
四、捋清概念,丰富对比词汇
在孩子们生活的周围世界里,蕴藏着对比性较强的数概念,如大小、高矮、多少等,而这些逻辑性较强的概念,对于孩子们来说,单靠强硬灌输是很难驾驭的,因此,我们借助手指游戏帮助幼儿理清以上概念。如手指游戏《对对歌》【一边一边多,一边少,一把铅笔一把刀。一个大,一个小, 一个西瓜一颗枣。一边多,一边少,一群大雁一只鸟。一个大,一个小,一棵大树一根草。】这里面包含了多少、大小两组概念,我们借助“一手分指表示多,一手立食指表示少;双手立大拇指相靠表示大,双手立小指表示小”等动作的明显对比,使原本含糊的事物变得清晰。再如手指游戏《哈哈镜》【哈哈镜,真有趣,照呀照得真开心。照一照,变胖了,照一照,变瘦了,照一照,变高了,照一照,变矮了,乐得大家哈哈笑。】这里面亦包含了胖瘦、高矮两组概念。同样,我们也借助手指游戏不同的对比动作加以解决。手指游戏的介入,在丰富孩子们语言信息量、词汇量的同时,更为幼儿的数概念发展搭建了平台,使得原本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易懂、有趣。
实践证明,在手指游戏中发现、寻找、掌握语言是非常直接、有效的途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利用任何一个灵动的契机,借力使力,那么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都将驶入能言善辩、巧舌如簧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灵动思维 幼儿手指游戏(幼儿画册)》
《学前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