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游戏架起家际交流平台
每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每个家庭背后都有N个与之相关联的群体,这些群体或亲戚,或朋友,或同事。
现在的家长为了帮助孩子养成独立、大胆、自信的意志品质,常常会带孩子出入各种场合,而在这些场唱主角的都是孩子。
假期里,走亲访友必不可少,在难得相见的日子里,亲戚、朋友总会拉着孩子问长问短,“你几岁啦?”“在哪上学?”“上兴趣班了没?”一长串问题末了,要求孩子表演个节目便成为了“家常便饭”。一次朋友聚会上,在城里幼儿园就读的小A女儿,说到表演节目,立马就展示了一把“拉丁舞”,婀娜的舞步令人惊讶。小B的女儿楠宝毫不示弱,张口就说:“我会手指游戏”,话音刚落就表演起了手指游戏《胖子和瘦子》【有个小孩叫胖子,割草丢来灰兔子;有个小孩叫瘦子,玩水丢来花裤子;胖子去找灰兔子,捡到一条花裤子;瘦子去找花裤子,抓住一只灰兔子;胖子把兔子还给了瘦子,瘦子把裤子还给了胖子】,她的手指一会儿变“胖子”,一会儿变“瘦子”,一会儿变“裤子”,一会儿变“兔子”,惹得小A女儿直叫“我也要学,我也要学!”原本沉浸在“生活讨论”中的家长们,也饶有兴趣地学了起来,聚会的快乐氛围不断升温……
随后在很多次的家庭聚会中,小B的女儿都当起了“小老师”,教她的朋友玩手指游戏,或生动有趣的《大锅小锅 大哥小哥》【大哥有大锅,小哥有小锅,大哥要用大锅换小哥的小锅,小哥不用小锅换大哥的大锅。】,或复杂多变的《两只老鼠打电话》【两只老鼠墙角住,隔着墙儿打电话。没有电话线,尾巴接尾巴……】,亦或能说能唱的《蜗牛与黄鹂鸟》【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嫩阿绿地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在一次次的主动沟通、交流中,孩子们的社会性与日俱增。
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也日益激烈,很多的时候,家庭聚会往往变成了利益的攀比,“你月入多少?”“你老公在哪高就?”“你孩子有何特长?”太多太多的物质性问题,让成人间忘却了聚会的真正意义——快乐。而能够将成人从攀比中拉回来,从而重拾快乐的唯有孩子。
通过以上事例,让我们明白了:聚会的焦点应该是孩子间彼此沟通、相互交流的快乐。希望手指游戏能够在更多的家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快乐。如孩子教老年人手指游戏,让老人僵硬的手变得柔软而灵活,让老人感受到晚年的快乐;如教爸爸妈妈手指游戏,让大人在忙碌了一天后感受到亲子间亲密互动的快乐;教同龄人手指游戏,让他们感受到手指游戏不同于其它游戏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