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资源>>手指游戏>>课题研究>>《创意手指游戏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教学随笔:手指游戏的妙用
发布时间:2018-12-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超级管理员

手指游戏的妙用

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牟小英

3—4岁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又是生活中词汇的不断丰富、积累、运用产生的。因此小班孩子的初期言语表达,往往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条例性和连贯性,而手指游戏儿歌以其篇幅短小,内容浅近、节奏明朗深受小班孩子的喜爱。

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开展一些手指游戏吸引幼儿注意力,把手指游戏和教学常规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遵守纪律。如教学活动前,可以开展“拍手操”的手指游戏,“拍拍小手转转手,拍拍小手拍拍肩,拍拍小手叉叉腰,拍拍小手拍拍腿”,当幼儿做完拍腿动作时,游戏就结束了,帮助幼儿安静地准备进入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中,有的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同样可以运用手指游戏吸引幼儿注意,让幼儿伸出手指玩“找一找”的游戏,听老师的指令按要求伸出相应的手指,当老师说:“伸出食指找一找,耳朵耳朵在哪里?”幼儿就要伸出食指找到自己的耳朵,并回答:“伸出食指找一找,耳朵耳朵在这里。”用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再次提高注意力,让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借助手指游戏,提高孩子自理能力。如在生活活动中,我们借助手指游戏《洗手歌》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针对幼儿依赖性强、自律意识差的特点,我们通过《穿衣歌》手指游戏来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利用《我的小手也睡了》、《睡午觉》等手指游戏帮幼儿养成睡觉前安静的习惯。其次,通过手指游戏,教会孩子文明礼仪。我们根据手指游戏适宜配儿歌吟诵的特点,将文明礼仪教育蕴含其中。如通过手指游戏《小孔雀》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学习礼貌用语“你好”“再见”等。

《纲要》指出,要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前饭后、盥洗前后等过渡环节。此时幼儿的状态都比较放松,自觉遵守常规的意识也常常较弱。将简单易行的手指游戏贯穿于这些环节之中,可有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为此,在各个过渡环节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手指歌”“石头、剪子、布”等趣味的经典手指游戏活动,将其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这样,既减少了幼儿的消极等待,又预防了无事可做而引发的打闹现象。如手指游戏“饭前手指游戏大串烧”的运用,即能起到维持秩序的作用,又能保证幼儿的双手卫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