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创意手指游戏实践研究》
理 论 学 习 摘 记
资料来源 | 题目 | 《不要忽视了孩子的创意培养》 | 作者 | 佚名 |
书名 | 版别 | |||
报刊名 | 期次 | |||
文 章 要 点 摘 录 | 什么是“创意”?简单来说,“创意”是崭新的想法、或是将旧的思维加入新的元素。有了创意,商品有了更好的销售契机:有了创意,工作流程有了更精简的步骤:有了创意,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有了创意,生活充满多采多姿,“创意”在生活中成了不可或缺的元素,正因为如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亲,开始期待孩子在学习各项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培育出创意的种子。“毛线编织而成的‘巫毒娃娃’热销全台,创下令人咋舌的业绩”、“‘烤棉花糖’为创业的年青人带来成果丰硕的商机”,这些标题也许让人惊鸿一瞥,不过,更值得让人惊叹的是,“创意”带来了无限的机会,和其伴随而来的庞大商机。 “创意”是可以培养的吗?答案是肯定的,而大部份的父母亲都期待自己的孩子具有创意,不过,“培养创意”、“有创意”并不是口号,从日常生活的互动中,就可以发现孩子的创造力正在培养茁壮,或一点一滴流逝。 我喜欢和孩子聊天,从和孩子聊天中可以感受孩子天真、充满创意的想像,有个孩子曾经跟我说过,生气的人会像吹气的汽球一样,身体里涨满了气,最后飘向空中。听完那个孩子的话,我觉得她真有想像力,可是,在生活中,有些父母亲根本无法忍受孩子的胡说八道,或许没那么多的时间,抑或是根本无法接受没逻辑的说法。 我曾经和女儿讨论过“家里能不能养企鹅”的问题,我提出家里地方不够大、气温不够冷等p等的疑问,和我女儿热切的讨论后,她得出了一个让她满意的结论―-“家里可以养一只感冒的小企鹅”。当我把这件事和同事分享后,同事说“如果是我,我会直接告诉她那是不可能的,何必浪费那么多时间呢?”她的回答让我十分吃惊。从这件事情上,我发现如果父母亲从来都不让孩子有多点时间去思考,而每次只是直接给予答案,那么又怎么能去期待孩子会习惯思考?喜欢思考?不愿思考,那么又如何会有创意的产生呢? | |||
体 会 | 除了让孩子能有动脑的机会外,父母亲也必须忍受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无厘头式的回答,如果面对孩子的回答,你总是说“那是不可能的”、“小孩子别乱说”、“怎么会是这样呢?”那么相信不出几次,从孩子的口中再也不可能蹦出令你惊奇的答案,孩子的创意就这么一点一点,在你的否定中消失了。所以,想陪养一个创意十足的孩子,就应先把那些具有逻辑的大人思考放在一边,跟着孩子一起天马行空的漫游吧! |
摘抄人 蒋君 日期_2018年 9月___8__
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创意手指游戏实践研究》
理 论 学 习 摘 记
资料来源 | 题目 | 《创意是孩子未来最宝贵的财富》 | 作者 | 佚名 |
书名 | 版别 | |||
报刊名 | 期次 | |||
文 章 要 点 摘 录 | 请给圆涂上颜色 请画一个直径3厘米的圆,并给圆涂上颜色。 就这个问题,我们以30个小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实验。结果像a图那样画的有28人,像b图那样画的有2人。 那么两幅图中,哪一个是标准答案呢?事实上,两幅图都满足了“给圆涂上颜色”的要求,因此都是正确的。但是像a图那样的传统画法,为了不把颜色涂到圆外,势必是要耗费更多精力的。 相比而言,b图就是一种更有效率的方法了,没有必要去费心考虑会不会把颜色涂出圆外,直接打斜线就可以了。因此比起画法a,它无疑更快而且更简单。 以大学生为对象的实验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80人中,只有2人是按照b图的方法涂的,另有超过20名大学生为了避免将颜色涂到圆外,特意在圆圈的内部先画一个相对小一点的粗圆圈,然后再涂颜色。更多的学生采取的方法是先涂外缘,由外到内的方法。那么,为什么不管是孩子们还是大学生,大多数都采取了a画法呢?我觉得有以下两种原因。 第一种原因是人们有不自觉地设定规则的倾向。规则是“给圆涂上颜色”,人们就不自觉地假想出“圆外不能涂色”这样的原规定中没有的条件,即使这种假想与原来的规定完全无关。 第二种原因是我们从小受到的“像a那样作答”的教育。让给圆涂上颜色,就要想着不要涂到圆外,涂得越干净,得到的分数就越高。这种思维方式在规则十分清晰的情况下会很有帮助,但是在要求高效率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反而会成为一种障碍。 大家不妨也让自己的孩子来做一次这个实验,看看你的孩子会画成a图还是b图呢? 智商高≠有创意,孩子的创意性需要父母从小培养 小学二年级的瑞然是个数字神童,他可以仅凭口算来做两位数以上的乘法运算,速度甚至超过计算器。 六岁的智勋去年参观了恐龙馆,在那里了解了恐龙的种类和名字,直到现在还都记得一清二楚。二十四节气也能倒背如流,还能一个不差地说出每个节气的具体内容,拥有超凡的记忆力。 上面这些例子并不罕见,我们也能在周围孩子的身上看到。但是上述例子中的这些孩子们,是不是都进行了创意性的活动呢?上面例子中的哪些是要求进行创意性的思考的呢?怎样才能说,我的孩子的想法、行为或者作品是富有创意性的呢? | |||
体 会 | 我们知道,有些活动要求孩子们的创意性,而有些行为则要求孩子们的逻辑性和记忆力。即使是同一个孩子,在某些方面展示出很强的创意性的同时,在另外一些方面也许也做得不尽如人意。 |
摘抄人 蒋君 日期_2018_年 9 月___9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