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区里,孩子们发现了一本很特别的书《三十六个字》,里面的字宝宝很特别,吸引了很多孩子去翻阅它。竟然孩子们都喜欢这本书,我们就从这本书开始,让孩子们从古至今的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我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就是根据事物的外形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字,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象形文字的特点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不谋而合,孩子们马上即将进入小学,这也是幼小衔接的一个很好的契机。从4月到现在,我们不断探索象形字的秘密……
一、字从哪里来
象形字是从哪里来?又是谁发明的?通过《仓颉造字》的故事,我们知道了符号和文字诞生的意义,发现文字在功能上方便了古人的生活,可以帮助古人记录事件、传播知识。
孩子们在班级里寻找可以用数量记录的物品,用结绳记事的方法试一试,通过几次尝试,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来记录不方便。他们从《三十六个字》这本书中了解了象形字的由来。
通过查阅资料孩子们认识到,现在的文字是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一步步演变而来。让孩子们了解了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二、与字邂逅
孩子们尝试着用各种材料在各种物品上造象形字。游戏时间,孩子们在各个区域里使用不同的材料、玩具,创造出更多有趣的象形字。回家后,我们向兄弟姐妹、爸爸妈妈介绍有关象形字的故事,并邀请他们一起玩游戏,真是太有意思了!
孩子们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感知象形文字的具体形象和独特有趣。通过触摸拼搭的立体字,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字的轮廓和形状,发现这些字符构成的规律。
三、汉字与百家姓
都说“象形字”是汉字“小时候”的样子,那么“长大后”的汉字,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孩子们认识自己名字里的汉字,了解姓名的含义,将象形字和现代汉字相联系,不仅加深了对文字的认识,同时对文字所表达的含义也产生了新的兴趣,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汉字的兴趣。
四、延申:“字”关重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培养幼儿的前书写能力,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自主签到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关于幼小衔接中前书写的问题:他们写的正确吗?他们书写时的姿势正确吗?他们的执笔姿势正确吗?围绕这几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之后的数据,后续我们根据幼儿的前阅读、前书写、前识字展开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先打造了温馨舒适的阅读区,里面有阅读区、前书写区、视听区、游戏区等。
在与汉字“小时候”的样子——象形字的邂逅中,我们通过初识象形字、探索象形字,再到对汉字“长大后”的探索,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验到文字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还延伸到幼小衔接的前书写能力培养,良好的“前书写”习惯是日积年累月逐渐形成的,后续我们将继续跟进幼小衔接前书写能力发展与培养。(撰稿:唐婷;拍摄:姜秀秀;审核: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