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青幼儿园课题研究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依托乡土资源的幼儿园劳动课程实施路径研究 | ||
学习内容 | 论文《幼儿园创设种植园地的实践和思考》——王娟,刘静 | 出处 | 《教师博览》 |
学习人 | 姜秀秀 | 学习时间 | 2024.2 |
论文摘记: 四、关注种植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关注幼儿提出的问题 对于观察实物,尤其是观察通过自己种植、劳动而生长变化的植物,幼儿尤为感兴趣。幼儿对自己种植的植物犹如对自己心爱的玩具那样珍爱。随着观察的持续,幼儿的提问行为也越来越频繁。伴随着提问,幼儿的探究行为不断深入,探究的内容不断扩大,探究的能力不断提升。教师针对幼儿的提问,一定都要逐一引导,带领幼儿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善待幼儿的“破坏”行为 在种植活动中,幼儿的“破坏”行为时常出现。例如,有的幼儿两天一过见种子没有变化,就去扒土探究原因,反而弄断了芽;有的幼儿拔草时,草苗不分或方法不当,拔出了幼苗……面对种植活动中幼儿的“破坏”行为,教师一方面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护理的知识,尽可能减少植物受伤害的现象;另一方面对于幼儿的有意行为,教师应坚决制止;对于幼儿因探索而导致的无意破坏行为,教师应予以宽容、理解,让幼儿从试误中获得认识。 (三)提供适合幼儿发展的工具 3~6岁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幼儿了解世界的方式总是行动在先的。因此,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适合其发展水平、满足其内在需要的物质环境。如工具类:用来探索的工具(小铲子、放大镜、手电筒、温度计等),用来分类、混合和测量的工具(分类盒子、量杯等),用来捕捉害虫的工具(手套、小棒、捕虫网等),用来做记录的工具 (书写板、纸张、笔、颜料等)。教师应鼓励幼儿自由选择、独立操作、自主练习和自我发展。教师在布置种植区时应以安全为准则,加强对材料的关注,定期进行清洗,并进行消毒杀菌;种植区植物浇水后,应及时擦掉地面多余的污水,避免出现滑倒情况,全面保障幼儿的健康。 心得体会: 种植,对于幼儿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它更多的是一个探索观察、合作与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更在无形中塑造了他们的学习品质。幼儿种植行为帮助他们建立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种植意味着生命的延续,每一个种子都代表着一个新生命的开始。孩子们亲手种下种子,浇水、施肥,看着它一点点地成长,这种亲身的体验让他们更加珍惜和尊重每一个生命。文中还说到提供合适的工具,在种植活动中,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还要帮助孩子更好的体验种植的快乐,这就需要我们为孩子铺路,创设合适的环境、准备合适的工具、开展合适的课程等等都很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