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青幼儿园课题研究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依托乡土资源的幼儿园劳动课程实施路径研究 | ||
学习内容 | 《活用乡土资源促进幼儿园课程班本化》张艳 | 出处 | 《教育经验》 |
学习人 | 蒋 君 | 学习时间 | 2023.10.8 |
摘要: 为了改善以上活动存在的问题,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建议,我们尝试以班级为单位活用乡土资源,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1.以幼儿的兴趣为“点” 众所周知,兴趣是儿童学习最好的老师,幼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能保持较高的探究热情。教师可以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对乡士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如在午餐后,佳佳拨弄着桶里的豆腐,同张泽豆腐是什么做的?张泽摇头,邢星说豆腐是黄豆做的,可硬硬的黄豆怎么能变成软软的豆腐呢?幼儿就豆腐的由来展开了讨论。捕捉到幼儿的兴趣,教师让幼儿先去搜集关于豆腐制作的过程,邀请附近豆腐坊的师傅来跟幼儿进行交流,带领幼儿去实地参观豆腐制作的过程,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将观察到的过程进行记录,再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尝试与操作。以幼儿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整合周围资源生发的“豆腐探秘”活动持续开展了三周。生活化的班本课程不仅充分发掘了幼儿的潜能、个性和能力,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 2.以探究的问题为“线” 幼儿在活动中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幼儿持续探究的动力。教师要结合幼儿的问题,鼓励幼儿以多种形式开展探究,形成新的线索,以此支持班级生成课程的不断延展。如教师征求家长意见后,准备将春游活动放在幼儿园附近的“项王故里”开展,当教师告知幼儿春游地点后,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项王是谁?为何称为楚霸王?楚霸王为什么要骑马……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项王故里的资料,与同伴规划路线,设计参观记录表等,在准备过程中,孩子们既获得了社会经验,又丰富了科学认知。在寻找楚霸王的旅程中,幼儿按照景点地图提示,看“鸿门演义”、赏“楚服秀”、参观兵器室、感受楚汉建筑、体验笔墨纸砚的作用。回到班级,他们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喜悦,再产生新的问题……就这样,由对问题关注生发出若千个探究活动,不断追随孩子们的问题,形成连续的主题活动。 3.以资源的整合为“面” 幼儿各领域的经验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整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活用资源时,也要注重对资源的整合。如幼儿去探索本土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当他们对某种植物的探究比较成熟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现有资源从环境或材料上人手将更多相通的资源整合进来,促使幼儿能触类旁通,支持他们逐渐建立相对完整的认知和经验体系。通过这样的融合,幼儿的认知与经验就会逐渐从“线“到“面“发展起来,让一次次活动形成有框架的班本课程,教师也能够由此积累完整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
心得: 通过以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活用乡土资源,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幼儿教育中,应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深入挖掘和利用乡土资源,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