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青幼儿园课题研究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依托乡土资源的幼儿园劳动课程实施路径研究 | ||
学习内容 | 《挖掘田野资源 拓展幼儿劳动教育路径》陈冬淑 | 出处 | 《福建教育学院报》 |
学习人 | 蒋 君 | 学习时间 | 2023.11.13 |
摘要: (一)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劳动之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园应该在一日生活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入园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成了幼儿的常规学习和生活方式,他们在玩具收放、材料操作、区域探索、洗手进餐、穿脱衣物、午休睡眠等环节中都包含着学习各种劳动技能的机会,只要教师用心引导就能让幼儿感悟到劳动能给自己带来方便和好处。 (二)在社会实践中让幼儿感受劳动之美 在社会实践中让幼儿感受劳动之美教师应经常组织幼儿走出园门,走进花圃、果园、茶山、茶厂等社会实践场所,让幼儿现场感知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场景,体验人民劳动的不易。 (三)在绘本阅读中引导幼儿学习劳动之技 绘本阅读活动是幼儿园经常开展的重要学习形式之一,教师通过绘本阅读的方式,将课堂知识同生活实践相结合,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发现生活中的美,能够以课堂所学指导生活事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乐趣和生活细节透露出的意义,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故事情节还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在种类繁多的绘本中,不少绘本还形象地渗透着劳动技能的教育。因此幼儿园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就巧妙地结合绘本开展各种劳动技能的学习和运用。 (四)在幼小衔接中启发幼儿发现劳动之智 2016年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銜接。”根据大班幼儿手眼协调性趋于成熟,动手能力强,已有初步的思考分析能力的特点,幼儿园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有计划地结合幼小衔接活动中开展有关“劳动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的探索活动,引导幼儿和小学的哥哥、姐姐共同收集、了解从古至今人们一些劳动工具和方式的演变发展过程,说一说哪种劳动模式最好、最省力。最后再与小学里的哥哥姐姐以大带小的形式,走进社区、农场、花圃、茶园等大自然的“活动室”。 (五)在家园配合让幼儿体验劳动之乐 幼儿园的劳动教育需要家长和教师协调配合,为幼儿在校内校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劳动氛围,真正认识到劳动同生活的关联性,幼儿园通过园内的公众号、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课题计划和方案。根据大、中、小年段列出幼儿在家的劳动清单,提出建设性意见,如“家务小帮手守则”和“家长劳动指导须知”等。要求家长配合课题安排,保证每天幼儿在家有一定的劳动时间,督促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心得: 拓展幼儿劳动教育的探索路径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多样化的劳动教育环境和活动。通过日常生活实践、校园园艺活动、手工艺制作课程、角色扮演与游戏、亲子共学体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文化教育和教师培训与指导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劳动教育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