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我们聪聪班在科探区添置了科学小实验“小灯泡亮了”,让幼儿通过实验的形式了解电池的作用及电路原理。
这个区域材料的投放立马这引起了全班孩子的好奇,“这些线是干什么的?”“电池两端为什么不一样?”“怎样才能让灯泡亮起来?”“要怎么做呢?”带着疑问,孩子们展开了关于“灯泡亮起来”的探秘之旅。
幼儿尝试自己选择材料,探索灯泡发亮的途径。有的幼儿把电池正负极用电线连接好,把灯泡的底座直接放在电线上,灯泡没有亮;还有的幼儿尝试用电池正负极互换的连接方法,实验小灯泡是否会亮……可是,不管他们怎么摆弄,灯泡就是不亮。这时,韦兴缘小朋友跑了过来说:“我在家里和爸爸做过这个实验,要先把电线的一头缠在灯泡下面的银色部分,然后用灯泡的底座去触碰电池的一头,电线的另一头搭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灯泡就亮了。”孩子们按照“小老师”教的方法进行操作,“哇,灯泡真的亮起来了。”
接着小朋友们一起合作尝试用多个电池连在一起,观察灯泡是否会亮。最后发现把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相连,电池越多灯泡就越亮。如果将电池的负极和负极相连,正极和正极相连,灯泡反而不亮了。
在“灯泡亮起来”这一区域小实验过程中全程都是由幼儿自主完成,幼儿通过对实验材料的使用,体验和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即提出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验证、交流探究结果。活动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不仅学科学,而且用科学、爱科学,这些将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编撰:郝嘉 拍摄:牟小英 审核: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