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青幼儿园课题研究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依托乡土资源的幼儿园劳动课程实施路径研究 | ||
学习内容 | 幼儿自然角的创设与劳动意识的培养
| 出处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第 21 卷 第 6 期
|
学习人 | 张洁 | 学习时间 | 2024.5 |
摘录: 自然角作为幼儿园班级必设的一个区角,理所当然地成为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 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这份资源呢?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教师,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所以“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师在自然角环境中如何“做上教”, 让幼儿发挥最大的主动性、操作性,在创设自然角中也能让幼儿有主动劳动的意识,这也是创设自然角的重要意义所在。 自然角环境创设的三部曲:从辅助幼儿、引导幼儿、教师隐退的过程,让孩子的探索有一个梯度,教师在其中成为一条“线索”将一个个环节相连接,让孩子成为创设自然环境的主人。 (一)变废为宝,巧制容器 自然角的很多设计都是从变废为宝,同时让孩子加入创设自然角环境中来,相信孩子,共同创设 自然角度环境是走出教育的第一步。 让孩子自己动手自制花瓶或树叶拼贴画等,装饰自然角提高幼儿的主导性。 用废旧的铁罐头盒、小碗、小盘、塑料点心盒等种黄豆、蒜、芹菜根、萝卜头、花草等。 幼儿自己种植的一盆植物用的是饼干盒;水培的植物是用饮料瓶变成漂亮透明杯子养殖的,可爱的多肉植物种在各种蛋壳中,各种可爱的小器皿变成了金鱼和乌龟的家,轮胎里种了些漂亮的小花。 这些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在亲子制作的巧手下変成了充满艺术感的作品,让幼儿感受到了自然角里的美感。 (二)收集工具,开启劳动 在设置创设自然角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准备必需的材料。 如喷壶、小铲、动员幼儿收集各种废旧小瓶、小盒、饮料桶等。 提供标本画册、组织幼儿去采集,这样不仅能培养幼儿变废为宝的意识,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我们应赋予自然角更深层次的意义, 充分利用这份教育资源,挖掘出自然角的劳动的潜在价值。 学习心得: 在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天地里,自然角无疑是一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沃土。教师们深谙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自然角这一教育资源,将劳动教育巧妙地融入其中。在自然角的创设过程中,我们鼓励孩子们“变废为宝,巧制容器”。废弃的瓶子、罐子、盒子,在孩子们的巧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他们动手清洗、装饰,将这些废旧物品变成了独具特色的植物容器,既培养了环保意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我们还引导孩子们“收集工具,开启劳动”。小铲子、小耙子、小水壶,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具,却承载着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与向往。他们在种植、浇水、除草的过程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合作,更学会了珍惜劳动成果。自然角环境的创设,不仅是一个美化班级的过程,更是一个培养幼儿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劳动情感的过程。在这里,孩子们是真正的主人,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自然环境,也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播下了勤劳与智慧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