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资源>>劳作课程>>课题资源>>理论摘记>>文章内容
张洁+东青幼儿园11月课题研究学习记录表(2024年)
发布时间:2024-11-0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洁

东青幼儿园课题研究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依托乡土资源的幼儿园劳动课程实施路径研究

学习内容

基于乡村特色,打造三位一体劳动基地

——乡村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途径探究

出处

教学

学习人

张洁

学习时间

2024.11

摘录:

幼儿园是劳动育人的主阵地。为了让劳动在幼儿的生活中自然发生,我们将幼儿园打造成幼儿能够随时进行劳动实践的基地。我们贯彻 《意见》 精神,以“树立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为目标,除了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的培养,让幼儿进行日常的生活性、服务性劳动外,我们还借助乡村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展“春耕节”“采摘节”

“美食节”等劳动主题活动。同时,我们以“五一”劳动节为契机,开展为期一周的“劳动节”活动。我们通过常态化、多样化的园本劳动教育课程,发挥幼儿园劳动育人主阵地的作用。

春耕节 (又称龙抬头) 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此时大地开始回暖,万物复苏,正是耕作的好时节。人们会在当天开展各类民俗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以及对未来丰收的期盼。我们以此为契机,在幼儿园内组织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春耕节”活动,在进行劳动教育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将园内闲置的空地开辟出一块水稻种植区,并将只有观赏性的竹林改造成幼儿的蔬菜种植区、中草药种植区等,同时,将园内部分观赏性的绿植替换成果树,把幼儿园打造成适宜幼儿开展劳动实践的生态园地,让幼儿感受美好的乡村自然气息。在春耕节前,我们提前划分好各班的种植区域,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幼儿自主讨论、决定“春耕节”时要播种的农作物。各班还需做好不同植物的种植规划、了解不同植物的植方式等。在“春耕节”当天,幼儿拿着种植工具,在各处种植区翻土、播种、施肥、浇水,最后在植物旁插上责任班级牌。牌子上是幼儿画的他们所种植的植物,并写上了他们的名字或号数。除此之外,幼儿还要进行园内绿植的养护,如除杂草、修剪枯枝、松土、浇水等,完成养护之后再挂上自己的认养牌。这预示着幼儿将要守护这个生命,是幼儿落实自己责任的象征,也让幼儿感受到参与劳动的无上光荣。“春耕节”中繁杂的种植和养护过程让幼儿体会到农耕劳动的艰辛,明白劳动者的不易。借此机会,教师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也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农作物在幼儿一个阶段的辛勤照料下,终于结了果实。我们结合节气特点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将秋分前或后的一周定为幼儿园的“采摘节”。为了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价值,我们主张让幼儿结合农作物的特点,自己拟订采摘方案。针对幼儿采摘遇到的难题,如较高果树上果实的采摘、根茎类蔬菜的挖掘、水稻的收割等,教师组织家长到幼儿园进行经验分享,并为幼儿提供相关的采摘视频或图片资料。如果幼儿的采摘仍然不能顺利进行,教师将组织幼儿进行采摘经验的复盘,通过拍摄现场视频和照片,让幼儿观看并思考采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采摘工具是否适宜、采摘步骤是否合理、采摘过程是否需要小组协作等,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帮助幼儿梳理采摘相关的知识经验,提升幼儿的劳动技能。采摘结束后,幼儿园组织丰收故事分享大会,让幼儿讲述自己从播种、管理到收获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幼儿体会劳动过程中的责任心和坚持的重要性,让幼儿感受同伴积极的劳动情感和态度,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品质。

采摘后的美食分享是劳动课程的重要内容,我们鼓励各班开展自己的“美食节”活动,让幼儿品尝自己辛勤付出后获得的丰硕成果。教师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验策划和开展别具一格的“美食节”活动,让幼儿园“美食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例如,模拟鳌冠村特色的海蛎节而开展的“海蛎盛会”。教师引导幼儿走进鳌冠村的海蛎节,亲身体验节日活动,感受家乡文化,提升幼儿参与“美食节”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劳动的热情。幼儿在海蛎节中了解了多种菜品,并由此拟订了班级“海蛎盛会”的菜单。教师引导幼儿准备相关食材,除了种植园地收获而来的瓜果之外,鼓励幼儿以图画的方式向采购教师提交食材清单。拿到食材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清洗和简单的烹饪。当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幼儿感到无比满足和喜悦。活动中出现问题时,教师鼓励幼儿自行协商解决。如在“美食节”当天,幼儿发现用餐位不够时,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活动室的情况,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所在。原来许多餐桌被用来摆放各色菜品,于是,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调整方案并交由幼儿自行调整。当我们将教育视野从“劳动”转向“幼儿”时,我们会更加关注幼儿的劳动感受,活动中幼儿的劳动热情、处理问题的思路等,会更加注重引导幼儿体悟劳动与自立的重要性,让幼儿更深刻地体会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教育要摆脱单一、纯粹的体力劳动形式,让计划、策略和协作等心智融合进来,只有把大脑与身体结合起来,才能适应幼儿的发展特点。在各项活动开展中我们从不将劳动从幼儿的发展中割裂出来,而是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强调劳动教育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在为期一周的幼儿园“劳动节”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自主计划、实施劳动项目,并引导幼儿进行问题解决、协商合作,让幼儿通过一周的劳动实践,获得多方面的成长。在“劳动节”中,教师先引导幼儿拟订劳动方案,幼儿可以小组或是个人的方式,利用每天的下午或是一日生活中的其他环节来完成自己的劳动方案。小班幼儿以自我服务性劳动为主,如穿衣、穿鞋、叠被、整理玩具等,教师创设情境,通过趣味竞赛、角色游戏等方式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计划以“打卡”的方式开展活动,简单易实现的内容能够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自信和满足。中大班幼儿鼓励其以小组为单位,制订个性化的劳动计划,如自制玩具、制作美食、创作作品美化环境等。教师关注幼儿的劳动方法和劳动感受,以及幼儿是否能够将“计划、策略和协作等心智融合进来”。例如,为了弥补在清明节没有放风筝的缺憾,大班一组幼儿的劳动计划是在“劳动节”中自制风筝。教师引导幼儿拟订一周的制作风筝计划,并注重每天计划的落实。幼儿从设计风筝造型、分工收集材料、制作风筝骨架到最后的糊面纸,全程自主操作。最终,将风筝放飞蓝天时,幼儿为自己的劳动所得而感到喜悦,同时明白了计划和方法的重要性,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发展了沟通交流、与人共情的能力。在开放式的“劳动节”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拟订个性化的劳动计划,在劳动中创造属于自己生活中的小美好,对自己逐步提升的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学习心得:

在幼儿园的这片沃土上,劳动教育不仅是一项实践活动,更是一场关于成长与希望的深刻探索。通过将幼儿园打造成劳动实践的基地,我们不仅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劳动、体验劳动,更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主题活动,如“春耕节”、“采摘节”和“美食节”,让劳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春耕节”中,孩子们亲手翻土、播种,体验农耕的艰辛与乐趣,这不仅让他们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了直观的认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种子。而当农作物成熟,迎来“采摘节”时,孩子们又亲自参与到采摘的过程中,从制定采摘方案到解决问题,再到最后的丰收分享,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与成长。“美食节”则是将劳动成果转化为美好体验的重要环节。孩子们在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烹饪的美食时,那份满足与喜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在为期一周的“劳动节”活动中,孩子们更是成为了劳动的主角。他们自主计划、实施劳动项目,解决问题、协商合作,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探索与发现。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劳动中获得了多方面的成长,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解决问题,这些能力将伴随他们一生。

回顾这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我深刻感受到劳动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学习,更是一种品格的塑造和能力的提升。在劳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尊重劳动、珍惜成果,学会了合作与分享,更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解决问题。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品质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也将更加注重引导孩子们体悟劳动与自立的重要性,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在劳动中茁壮成长的孩子们一定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