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资源>>劳作课程>>课题资源>>理论摘记>>文章内容
张洁+东青幼儿园1月课题研究学习记录表(2025年)
发布时间:2025-01-1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洁

东青幼儿园课题研究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依托乡土资源的幼儿园劳动课程实施路径研究

学习内容

浅谈基于种植活动的幼儿园劳动实践

———以大班“大棚”种植课程为例

出处

新智慧2023.27

学习人

张洁

学习时间

2025.1

摘录:

二、开发多元课程,构建丰富资源

(一)因地制宜,开发园区资源影响绿色种植课程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其中,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载体是教师无法忽视的基本因素。 在拟定课程内容之前教师要明确两点:一是园区内可以利用的环境有哪些,二是种植什么植物更符合幼儿的兴趣点以及动手能力。 比如,在木制框架上可以搭建葡萄架,在小花坛中划定蔬菜区,在教室内规划水生植物区,通过合理应用园区内的各种空间,幼儿不仅能获得更加多元的种植体验,还能在实际操作中提升综合能力。 此外,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教师往往还会考虑“我可不可以创造种植环境?”在开设主题课程“暖棚种植记”之前,教师曾提供多种种植环境让幼儿进行选择。 在水生植物区、大棚种植区、室外种植区中大多数幼儿想要体验大棚种植的快乐,所以,教师最终将课程的地点选在提前规划好的一块区域。 “搭建大棚需要哪些材料?”针对这个问题,幼儿展开激烈的讨论。 在材料的挑选中,有的幼儿认为,大棚可以用竹条与塑料膜搭建,也有的幼儿认为,有的大棚是用玻璃制作的。 经过一系列的观点交换,幼儿普遍认为,用竹条与塑料膜搭建的大棚比较靠谱。 接下来,教师就大棚设计展开想法征集。

在此过程中,幼儿依托手绘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 随后,教师将所有设计稿展示出来,并邀请他们探究“哪些设计可以兼顾美感与实用性?” 通过讨论与互联网资料的展示,幼儿逐步明晰要如何搭建一个大棚。绿色种植活动不仅要求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环境以及生长习性,还要求他们能亲自动手种植。 基于这一要求,教师务必重视利用社会资源,并尽可能地邀请园艺专家或有经验的家长参与指导,以加深幼儿的理解。

(二)因时制宜,开发自然资源

植物的生长随四时而动,应四季而变。 因此,教师在拟定主题种植课程时既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又要考虑植物的生长时间。 这样一来,幼儿不仅能感受种植的乐趣,还能感受作物在春、夏、秋、冬的生长特征。 此外,为了增长幼儿的生活经验,了解生命发展规律,教师还可以结合四季变化拟定主题课程的延伸———主题实践活动。 比如,在种植比赛中,幼儿可以调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拟定种植计划,养护植物,提升相应的责任感。

以番茄种植对比实验为例,依托“暖棚种植记”这一主题课程教师拟定主题种植活动。 根据比赛要求,幼儿可以一次种植两盆小番茄,经过前期的资料收集以及中期的养护、观察,然后展示比赛成果。 展示包含两部分:其一为养护手册的设计,其二为番茄幼苗的生长状态。 其中,养护手册需要幼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丰富、多元的互联网资源整合成属于自己的养护手册。 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用日记的形式画出种植过程,还可以用漫画的形式记录具体的生长环节。 考虑到评比的公平性,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评论、打分。 通过养护手册展览,幼儿相继评选出最受欢迎的三本养护手册以及最科学的三本养护手册。受以往的种植活动影响,教师经常将自己视为评委,将幼儿视为单纯的参赛者。 在新时期的绿色种植实践中,教师既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将自己视为幼儿的合作者、保障者,又要适时创新绿色种植实践,通过比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三)因人而异,创新课程内容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教师逐渐意识到社会资源与家庭资源的重要性。 由于幼儿是存在差异的个体,所以,种植什么植物成为教师拟定主题课程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走出家门,拥抱自然,感受城市中的绿植。 为了调动幼儿的种植积极性,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并鼓励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带着孩子走进植物园,感受颜色、形状各异的植物。 这时,幼儿可以感受生命的力量,也可以增加与种植相关的知识。“大家想种植什么样的植物?” “哪些植物既好养又美观?”在开展“暖棚种植记”主题课程之前,教师可先引导幼儿观察植物。 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实践和了解,幼儿可带着诸多想法参与讨论。 有的幼儿表示,我们可以养君子兰,它比较好养而且比较美观;有幼儿表示,我们可以种植草莓,它比较好养而且还很受大家喜爱;有的幼儿表示,我们可以种植番茄,它很好吃。 基于形形色色的答案与想法,教师最终采取投票的方式确定了本次主题种植课程的主角———草莓。当然,在拟定课程之前教师还可以带着幼儿到当地的果园培养多种技能,通过采摘、打包与品尝,幼儿能明晰主题课程开展的意义以及劳动的价值。

 

学习心得:

在深入探索和实践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开发多元课程、构建丰富资源对于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至关重要。通过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地创新课程内容,我们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也促进了他们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首先,因地制宜地开发园区资源,让幼儿在真实的劳动环境中体验种植的乐趣,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植物生长环境的深入探究。在搭建大棚的实践中,幼儿们不仅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美观实用的结构,还通过实际操作提升了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其次,因时制宜地开发自然资源,让幼儿在四季的变换中感受作物的生长特征,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的发展规律。通过种植比赛等形式,幼儿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制定种植计划和养护植物,还培养了责任感和耐心等品质。这种将劳动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到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最后,因人而异地创新课程内容,充分考虑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点,让他们在家长的引导下走出家门,拥抱自然,感受城市中的绿植。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种植积极性,还让他们在选择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我们也为幼儿提供了更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生命的奥秘和劳动的美好。

劳动教育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还让他们学会了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等宝贵品质。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元化的劳动教育方式,为幼儿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也将更加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贡献智慧和力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