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青幼儿园课题研究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依托乡土资源的幼儿园劳动课程实施路径研究 | ||
学习内容 | 论文《从儿童出发, 焕发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育人活力》——张议月 | 出处 |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
学习人 | 姜秀秀 | 学习时间 | 2024.9 |
论文摘记: 尊重儿童,遵循规律:珍视儿童劳动的主动性 根据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幼儿在 1—3 岁阶段其自主性就已经开始发展。而要使其获得自主感,首先就是要尊重幼儿的发展需要,支持并允许幼儿去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儿童自己去做是劳动教育简便易行且十分有效的方法。对于年幼儿童来说,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我服务性事务,可在幼儿园教师或家长的监护下让儿童尽情尝试,尽管他们的完成度不高,但这都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添生活经验的必经途径,更是幼儿劳动意识萌芽的重要体现。幼儿教育者可抓住幼儿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引导幼儿从自我服务到帮助他人、从服务班级和幼儿园到服务社区,层层递进,从而逐渐深化劳动教育内涵。 关注儿童,创设场域:重视儿童劳动的真实性 对于幼儿园劳动教育而言,怎么让劳动教育不成为走过场的“假”劳动,最重要的一点是注重场景的真实性,保证幼儿在活动中的沉浸性与参与感。恰当地为幼儿创设真实的“实习场”,应当成为教师考虑的重点。“实习场”就是为儿童打造一种“做中学”的学习环境,以一种贴近生活的方式,让儿童行动起来,给予其参与和实践的丰富机会,让他们有机会通过发现、使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真实场域的创设来源于教师对于幼儿兴趣及需要的关注,是对幼儿可以理解、可以参与、可以有所作为的生活情境和事件的经验复现。 心得体会: 阅读《从儿童出发,焕发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育人活力》这篇论文后,我深受启发,对幼儿园劳动教育有了更为深刻且全面的认知。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表明,幼儿 1 - 3 岁时自主性开始发展,这让我认识到,在劳动教育中,尊重并珍视幼儿劳动的主动性极为关键。我们常因担忧幼儿做不好或怕麻烦,不自觉地代劳许多事务,却忽略了这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就像在穿衣环节,不少老师为节省时间直接帮幼儿穿好,然而,若给予适当引导与耐心等待,幼儿或许能慢慢掌握这一技能。这不仅能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更能在成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自主感,为劳动意识的萌芽奠定基础。此后,我会更加注重观察幼儿的兴趣与能力,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给予他们充分尝试的机会,如整理玩具、分发餐具等。并且,依据幼儿的发展,逐步引导他们从自我服务迈向帮助他人,拓展劳动的范畴与深度。 创设真实的劳动 “实习场” 对幼儿园劳动教育至关重要。过往的劳动教育活动有时过于形式化,未能让幼儿真正沉浸其中。而真实的场景能让幼儿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相连,深刻体会劳动的意义。例如,在幼儿园开辟种植园,让幼儿亲自参与播种、浇水、收获等环节,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还能切实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成果与喜悦。为打造这样的 “实习场”,我会更加用心地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来设计活动。如根据幼儿对烹饪的好奇,组织制作简单点心的活动,从准备食材到制作完成,全程让幼儿参与,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与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