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资源>>劳作课程>>课题资源>>理论摘记>>文章内容
姜秀秀+东青幼儿园11月课题研究学习记录表(2024年)
发布时间:2024-11-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姜秀秀

东青幼儿园课题研究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依托乡土资源的幼儿园劳动课程实施路径研究

学习内容

论文《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姚黎

出处

《好家长》

学习人

姜秀秀

学习时间

2024.11

论文摘记:

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环境支持:创设劳动教育氛围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劳动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基于儿童立场创设的劳动教育环境和氛围,能够在无形中影响教师、幼儿和家长,引导幼儿对劳动形成正确的认识。例如,在生活馆张贴幼儿叠衣服、系鞋带、梳头发等操作图示,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愿望;设置值日生打卡墙,让幼儿产生照顾他人、服务集体的情感;在阅读视听区投放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人物照片或与劳动相关的绘本、故事等,引导幼儿通过阅读、倾听、模仿、演绎等方式,体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和艰辛,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初步的劳动意识和自觉的劳动意愿。

(二)多方融合:打开劳动教育新局面幼儿园可以结合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气,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教师应将劳动内容的设置权交还给幼儿,让他们为园所、班级、家庭、社区等策划相关的劳动活动,营造人人参与劳动、人人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并培育以“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价值”为内涵的幼儿园劳动文化。幼儿园要根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培养目标,围绕劳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情感的培养三个维度,建构劳动教育目标体系。例如,小班以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为主,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中班在主动进行自我服务的同时,引导幼儿乐意为同伴服务;大班则培养自主管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生活即课程,生活即教育。应立足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巧妙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在生活活动中学习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角色游戏中模仿各行各业人们的生产劳动;在种植活动中学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并体会劳动成果的珍贵;在学习活动中将劳动教育与各领域活动有机融合。

(三)家园携手:形成劳动教育合力家长对待劳动的态度,是决定幼儿能否真正“动起来”的关键因素。为此,幼儿园要精心策划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家长沉浸式体验日”“主题家长会”等,指导家长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引导幼儿逐步习得并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同时,在幼儿心中播下热爱劳动的种子,培养其积极的劳动情感和态度。在追求每个幼儿健康、全面且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征途中,劳动教育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幼儿园而言,将劳动教育常态化、生活化,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部分;对于幼儿来说,参与情境化、游戏化的劳动教育,则是他们习得基本劳动技能、培养劳动品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不断探索,积极实践,推进幼儿园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心得体会:

在环境支持方面,我深刻认识到环境作为隐性课程的巨大影响力。以往,我们虽关注环境创设,但未充分从儿童立场出发融入劳动教育元素。文中提到在生活馆张贴生活技能图示,能有效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愿望。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在教室各区域设置更多与乡土劳动相关的展示。比如在美工区展示农民使用传统农具劳作的绘画步骤,引导幼儿动手创作的同时了解乡土劳动文化;在建构区摆放农村建筑模型,鼓励幼儿搭建乡村场景,在实践中感受劳动创造的魅力,使幼儿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不知不觉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知。

多方融合策略为劳动教育打开了新思路。将劳动教育与重大节日、传统节气相结合,并把劳动内容设置权交给幼儿,既能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又能营造热爱劳动的氛围。我们可以在清明时节组织幼儿参与乡土特色的植树活动,在教师引导下,让幼儿自主策划活动流程,从准备树苗、工具,到种植后的养护分工等,都由幼儿主导。同时,依据《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构建目标体系,小班可开展与乡土食材清洗相关的自我服务活动,中班组织为种植园除草等为集体服务的活动,大班则负责管理乡土作物生长记录等自主管理工作,在生活、游戏、种植和学习等各环节,巧妙融入乡土劳动教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