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青幼儿园课题研究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依托乡土资源的幼儿园劳动课程实施路径研究 | ||
学习内容 | 论文《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策略与效果评估研究》——姚晓波 | 出处 | 《幼教天地》 |
学习人 | 姜秀秀 | 学习时间 | 2025.1 |
论文摘记: 三、 幼儿园劳动教育效果评估 (一)建立幼儿园劳动教育评价制度 幼儿园应当结合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幼儿反馈情况等,建立健全幼儿园劳动教育评价制度。 进一步明确好评价重点、评价周期、评价参考依据等,并针对最终评价结果制订相应奖惩措施与改进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相关幼儿园应当彻底摒弃一切形式化、功利化、强制化倾向。 制订园本化、动态化、具体化的评价反馈机制与实施方案,为有序推进幼儿园劳动教育奠定坚实基础。例如,所制订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评价制度中应当包含对幼儿劳动表现、劳动能力提升情况、劳动素养养成效果等进行合理评估。 同时还应当注重考察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执行效果、工作态度等,从多个维度客观评估幼儿园劳动教育效果,为劳动教育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在评价制度中还应完善好奖惩机制。 如针对实施劳动教育较好的班级颁发劳动荣誉奖状、为教师提供适当物质奖励等,从而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劳动热情,强化幼儿园劳动教育效果。 (二)动态化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评估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性任务,需要随着幼儿劳动观念、认知能力、个人思想变化等不断调整教育方案,以此长效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对此,所组织开展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评估活动也应当是动态化的。 例如,幼儿园可以为幼儿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幼儿在接受劳动教育以后的点滴变化、劳动表现,收集幼儿在劳动教育中形成的各类作品等。 为后续评估幼儿的劳动技能发展水平、劳动态度转变、劳动情感变化、劳动精神发展情况等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动态化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评估活动,还应当结合幼儿的年龄变化、劳动教育课程调整情况、教育路径与方式等的新变化,对评估内容、评估标准进行更新,以此确保幼儿园劳动教育评估结果的客观精准度,为提升幼儿园劳动教育成效提供有力支持。 (三)善用各类评估方法 幼儿园应当善于运用各类评估方法对现阶段幼儿园劳动教育开展情况、教育成效加以客观评估,从而为后续劳动教育整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第一,善用观察记录法。 所谓观察记录法是指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对比分析劳动前后幼儿的变化等,以此评估幼儿园劳动教育效果的一种方法。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在劳动活动角色扮演中的个人表现,如语言表现、角色扮演能力等,掌握好幼儿在劳动教育中的发展情况。 第二,善用口头访问法。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及时沟通交流获取幼儿对劳动教育活动的反馈信息。 如了解幼儿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体会、收获等。 以参观动物园为例,幼儿园教师可以询问幼儿观察不同动物的感受,掌握幼儿对劳动实践活动的理解情况、自我反思能力的发展情况等,把握幼儿园劳动教育成效。第三,善用作品展示法。 幼儿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制作的作品也可以作为劳动教育成效的评估依据。 幼儿园教师可以针对幼儿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自主制作作品的创意性、技巧性、个人特点表现力等进行评估。 例如,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废物改造,这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废物改造的类型、创意性、自主完成能力等进行评估,以此了解幼儿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进步与发展。 运用作品展示法评估幼儿园劳动教育效果,不仅包含了教师评估,还可以组织幼儿之间针对各自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估。 这样幼儿就可以在互评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
心得体会: 建立科学的幼儿园劳动教育评价制度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基础。此前,我们在劳动教育评价方面存在不够系统、全面的问题。现在认识到,评价制度需摒弃形式主义,从幼儿和教师两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对于幼儿,劳动表现、能力提升及素养养成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例如观察幼儿在乡土种植活动中从最初对农具的陌生到熟练使用,以及在团队合作中态度的转变等。针对教师,要考察其对劳动教育的执行效果与工作态度,如是否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深度参与劳动。同时,完善奖惩机制能有效激发师生积极性,后续我们可以设立 “劳动教育优秀班级”“劳动教育创新教师” 等奖项,激励大家共同推动劳动教育发展。 动态化开展评估活动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幼儿在不同阶段的认知和能力变化显著,劳动教育方案与评估活动都应随之调整。为幼儿建立成长档案的做法极具价值,在依托乡土资源开展劳动课程时,我们可以记录幼儿参与乡村手工制作、农事体验等活动中的成长点滴,包括作品、行为表现等。并且,依据幼儿年龄增长、课程内容更新以及教育方式的变化,定期更新评估内容和标准,确保评估结果能精准反映劳动教育成效,为课程优化提供可靠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