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青幼儿园课题研究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依托乡土资源的幼儿园劳动课程实施路径研究》 | ||
学习内容 |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小班劳动教育初探》 | 出处 | 《家长》2022年02期 |
学习人 | 侯佳 | 学习时间 | 2024.9 |
学习摘记: 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应基于儿童视角,观察和了解儿童,开展有目的的调查分析,了解本班幼儿自理能力,预设班本劳动课程计划,进而加强激励,建构有意义的小班劳动。教师还应抓住教育契机,充分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在幼儿的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和劳动中学习、交流,促使幼儿初步形成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不断提高劳动实践的能力,获得认知与情感的双重发展。 一、预设先行,开展有目的的调查分析 在预设小班劳动的课程中,教师应了解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成为他们全面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儿童视角就是用儿童的眼睛、耳朵、大脑、兴趣、情感去观察倾听、思考、探寻和热爱。教师要用儿童视角去理解儿童的需要,真正做到引导和帮助儿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一)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本班幼儿自理能力 开学初,笔者给家长分发《幼儿自理能力情况调查问卷》通过整理问卷调查数据,笔者了解到本班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的主要问题:70%的幼儿不会自已擦屁股;50%的幼儿需要家长喂饭;70%的幼儿不会自己穿套头衣服,40%的幼儿不会穿开衫外套20%的幼儿不会自己穿鞋子。 (二)综合分析数据,拟订本班劳动课程计划 笔者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具体分析,针对本班幼儿存在的问题如物品乱堆乱放、不想要的物品随手乱扔、吃食物不洗手等,初步拟订本班劳动教育计划。其中包括自我服务(如自己的玩具自己收、穿脱衣服、洗手、如厕);集体服务(如取放玩具、擦桌子);种植类(种花菜、种小番茄、种草);手工制作类(穿珠子)等劳动。 二、强化诱因,建构有意义的园内劳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3—4岁幼儿能自己的事情愿意自己做,并能尝试着承担一些小任务。根据本班劳动课程计划,笔者强化诱因,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引导幼儿进行劳动实践。 (一)通过种植活动,萌发幼儿的劳动情感 自然种植在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笔者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探究小班自然角的劳动教育应该如何开展。在种植活动的开展中,逐步梳理一些关键问题,如小班幼儿在种植动中有能力做什么?当下的季节能种植什么?要种在哪个地方?当他们找出答案,并精心照顾,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与乐趣。 (二)利用集体活动,加强幼儿的基本技能 集体教学活动有助于幼儿形成共同体,是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的重要方式。集体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现有的经验水平,贴近幼儿生活,关注幼儿实际需求。 (三)加强指导引领,形成幼儿的劳动观念 1.注重一日生活中的现场随机指导幼儿只有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才能保证活动环节顺利地进行。教师要抓住每个生活环节,鼓励幼儿动手尝试,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使幼儿树立自尊心、自信心,逐步提高其自理能力。 2.重视区域游戏中的个别劳动指导 区域游戏活动是实施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创设不同的区域,准备丰富且富有吸引力的材料,适时给予幼儿劳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指导。 3.利用情境游戏中的劳动经验迁移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特有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创设具生活情境的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了解生活中各个劳动情境,不仅收获了劳动的喜悦,提升了自信心,而且逐步形成服务意识。 4.追随儿童发展生成劳动课程 劳动教育需教师不断根据儿童的发展需要,,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尽可能地引导孩子去发现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能遵循儿童本位理念,以儿童问题为导向,了解儿童的兴趣,努力开设更加贴近幼儿发展需要的课程。 (四)加强家园沟通,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对幼儿而言,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位老师,开展幼儿劳动教育只有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才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提升劳动品质。如果家长和幼儿园对幼儿劳动要求不一致,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全部包办的话,则会影响到幼儿劳动教育的成效。 (五)通过学科融合,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次提出五大领域概念,要求幼儿教师从语言、艺术、健康、社会和科学五大领域加强幼儿教育,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在开展这五大领域的教育时,可以合理渗透劳动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学科融合教学优势不断提升幼儿小班劳动教育效果。 三、结语 总之,幼儿园小班的劳动教育要持续、全面开展,教师应抓住教育契机,充分利用种植、体、区域、游戏等幼儿园各个环节的一日活动,让小班幼儿进行自我服务、为集体服务、种植以及手工制作的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交流,从而不断提升小班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自信心,促进小班幼儿获得认知与情感的双重发展。 学习心得: 中国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提出,幼儿劳动教育的目的,即要从小培养他们爱劳动和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初步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为了让幼儿能具有最基本的劳动实践能力,笔者抓住教育契机,根据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求,结合一日生活、集体教育、区域个别化等活动,开展了劳动教育课程,有效提高了小班幼儿劳动实践能力。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儿童自理能力与精细动作发展的核心要求,笔者站在儿童自我需求和发展的角度,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经验和情感需求,让幼儿自主地认识、选择课程的内容,积极主动地体验课程。在活动前后的对比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沿着自己的成长轨迹在进步,孩子们也一直是以愉悦的心情参与其中,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手指的灵活度,锻炼了手眼协调的能力,从不同程度提升小肌肉的能力水平,并从中也增加了自信心和自豪感,能自我服务,甚至愿意为他人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