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资源>>劳作课程>>课题资源>>理论摘记>>文章内容
吴晶+东青幼儿园1月课题研究学习记录表(2024年)
发布时间:2024-01-3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晶

东青幼儿园课题研究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依托乡土资源的幼儿园劳动课程实施路径研究

学习内容

班本主题视角下幼儿劳动课程的实施路径

出处

知网

学习人

吴晶

学习时间

2024年1月

【摘抄】

二、构建班本劳动课程,在体验中升华劳动教育

(一)设置“小场景”,在体验中获得劳动知识

幼儿园劳动课程的实施以“自然、自主、自新”的园本理念融入劳动教育中,以“五亩农田”劳动实践基地为中心,结合园本周边环境资源及幼儿不同年龄段的不同需求开展相应的班本劳动活动。自“五亩农田”菜园子开辟以来,12个班各有一块自留地,小班选择生长周期短,容易种植的水果和蔬菜,如草莓、春菜、青瓜等。中班师生们一起种植了果树、玉米、花生和南瓜等多种农作物。大班种植向日葵、土豆和地瓜,幼儿参与到种植的每一个步骤中,从翻土、播种、施肥到观察生长,再到收获品尝,体验劳动的辛苦和乐趣。自种下植物后,每到周一下午,幼儿们会来到田里观察自己的农作物,每周也会不定期在田间进行三次劳作。在劳动过程中,教师们扮演着支持者、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幼儿学会自己去探索、发现和成长。相关主题教育旨在推进家校互动,促进劳动理念的落实。

在园所劳动实践基地的一角设立小动物饲养区,通过让幼儿负责喂养兔子、小鸡、金鱼等小动物,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实践劳动、体验责任与关爱的平台。在饲养活动中,幼儿需要定期清理小动物的笼舍,包括清除粪便、更换垫料、清洗食盆和水槽等。通过亲手为小动物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幼儿深刻体会到了劳动对于生命健康与幸福的重要性。

幼儿园还在各个年段创设自我服务角、生活坊、木工坊、造纸坊等小场景。班级自我服务角提供指甲剪、护理液、梳子、镜子等简单的护理工具,供幼儿日常生活整理,以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幼儿在生活馆里利用从菜园子里采收的玉米、草莓、蔬菜烹饪健康美食,同时邀请家长进行亲子共制绿色美食,感受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烟火气”。中大班班级的值日生角提供小扫把、畚斗、拖把、抹布等清洁用品,以“服务”为切入点、“实践”为落实点、“融入”为关键点,增强劳动教育多元性,让园所“小场景”撬动“大幸福”。

(二)建构班本特色“小课程”,在实践中感受劳动价值

班本特色课程,就是根据小、中、大不同年龄特点,有侧重地开展劳动课程。如开学初小班新生入园开展以爱缔结“大带小”活动。通过让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结对子,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入园,帮助拿物品、陪餐等这一系列关爱活动,缓解了新生的入园焦虑,提高了同伴间的交往,幼儿的责任感也在照顾他人的过程中养成。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价值,为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和学习兴趣奠定了基础。中大班以“值日生”为契机,将劳动教育自然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每周幼儿轮流担任值日生,完成分瓢羹、扫地、洗盘子、整理区域等任务。这种日常化的实践活动让幼儿深入理解为他人、为集体劳动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还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设立“劳动小能手”“劳动之星”等奖项,对表现优秀的幼儿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班以“幼小衔接”为重点,聚焦习惯养成,通过建构“小课程”的方式,努力追求适合幼儿发展的劳动教育课程新样态。课程融入健康、语言、音乐、美工等多块领域,全面激发幼儿对于劳动的热情,自主生成班本主题课程,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衔接”。在班级里,幼儿发现每天书包柜的周围都会落东西,地面总是有小碎屑,书包柜看过去也是乱七八糟的。如何合理地收纳、整理,让书包柜更整洁呢?针对这一现象,教师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点,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与幼儿一同探索整理的秘诀。活动以“培养整理情感,强化整理认知,提升整理技能,形成整理规范,养成整理习惯”为核心导向,助力幼儿经历从“愿意整理”到“理解整理”,再到“掌握整理”,进而“巧妙整理”,形成班本课程《整理达人养成记》,最终实现“善于整理”的劳动素养

 

【学习心得】

本文以幼儿园 “自然、 自主、 自新” 的劳动教育为理念, 基于小、 中、 大三个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班本主题劳动教育形式, 通过环境、 课程、场景、游戏、特色活动等多种途径培养幼儿良好劳动习惯,让幼儿置身于日常生活和熟悉情境中体验劳 动,培养爱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等良好品质。

这篇文章给我的启发是什么呢?就是劳动教育的实施是多方面的,荣誉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我们要善于挖掘日常中的小细节,开展小课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