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青幼儿园课题研究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依托乡土资源的幼儿园劳动课程实施路径研究 | ||
学习内容 | 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以田园农耕资源为例 | 出处 | 知网 |
学习人 | 吴晶 | 学习时间 | 2024年3月 |
【摘抄】 一、区域田园农耕资源概述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区域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农民世代耕作,积累了丰富的农耕经验和智慧。除了水稻、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外,还盛产茶叶、油菜等经济作物,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当地传统的农具如犁、耙、锄头等仍有使用,使得耕作方式也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的牛耕人播,也有现代化的机械化耕作。此外,当地还保留着一些独特的农耕节日,这些田园农耕资源为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二、农村幼儿园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的必要性 促进幼儿本土化教育。在农村幼儿园中开发乡土园本课程,其核心价值在于为幼儿提供一扇了解家乡、认识自我的窗口。通过参与这些基于乡土的课程活动,幼儿能够在游戏、学习和探索中,逐渐建立起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这种本土化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外在面貌,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自己与这片土地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提升其归属感。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为幼儿园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乡土课程资源来自幼儿所熟悉的乡村环境、传统习俗和乡土文化,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引入这些资源,不仅能让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还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在这样的课程中,幼儿可以通过亲身参与、观察和实践,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丰富多样的乡土课程资源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因地制宜。在开发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时,必须始终坚守“因地制宜”的原则。这意味着必须深入了解和挖掘区域独特的田园农耕资源,从中提炼出与幼儿教育紧密相关的元素,并将其融入园本课程的设计中。汉中的气候、土壤、农作物种类以及农耕文化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它们既能够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又能够培养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实践导向。“实践导向”原则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和成长。农耕活动作为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通过亲身参与播种、浇水、施肥、收割等农耕活动,幼儿能够直观感受到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农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种亲身实践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能够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 多元融合。“多元融合”的原则对于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幼儿视野至关重要。在“多元融合”原则下,倡导田园农耕知识与语言、科学等其他领域知识相结合,形成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在学习词汇、句子和故事的同时,了解农作物名称、特点以及农耕过程;幼儿观察农作物的数量、形状和排列规律,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探索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环境因素影响等,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学习心得】 我园有得天独厚的周边资源,农田资源丰富。深入了解和挖掘区域独特的田园农耕资源,从中提炼出与幼儿教育紧密相关的元素,并将其融入园本课程的设计中。东青的气候、土壤、农作物种类以及农耕文化等,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它们既能够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又能够培养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