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资源>>手指游戏>>课题研究>>《手指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运用研究》>>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农村幼儿园手指游戏的开发与利用——灵动的手指·智慧的源泉,幼儿启智教育探索”获2016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获奖
发布时间:2017-12-03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超级管理员

教育研究成果奖拟获奖成果名单

一等奖(20项)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第一完成人工作单位

推荐申报单位

1

初中学校新班级行动研究

常州市北环中学

常州市教育局

2

为言语智能而教

薛法根、沈玉芬、王晓奕、娄小明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苏州市教育局

3

初中数学慢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朱桂凤、孙朝仁

连云港市海庆中学

连云港市教育局

4

为学而改:凸显实验教具改进与制作的教学意义

戴乐、蔡振球、姜兵

江苏省清河中学

淮安市教育局

5

江苏省扬州中学校史资料长编

江苏省扬州中学

扬州市教育局

6

普通高中机器人创新课程开发与实施

巫雪琴、王泰山、曹永鸿、梁宏、薄志国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镇江市教育局

7

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教学

吉桂凤

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

泰州市教育局

8

嬗越与创新:中国百年师范教育传统及现代意蕴

方健华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9

江苏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宋旭峰、冯大生、刘自团、彭华安、张晓霞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10

基础教育理科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倪娟、沈健、马斌、孟献华、李广洲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11

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

汪霞、崔军、孙俊华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12

大学生自主研学体系建设的探索实践

郑家茂、熊宏齐、张继文、邱文教、潘晓卉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13

生态位理念下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之路

曹福亮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14

教学认识信念研究

喻平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15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育研究中的理论者与实践者

伍红林

淮阴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16

社会需求视域中的大学课程变革——基于江苏省六所大学的研究

徐高明

常州大学

常州大学

17

积极职业教育范式导论

崔景贵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18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新与实践构建

沈明、孟琪璐、嵇珺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19

农业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束建华、夏红、尤伟忠、刘海明、邬雨刚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0

校地合作定向培养基层农业农村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巫建华、颜志明、雷武生、杨宝林、董慧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二等奖(60项)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第一完成人工作单位

推荐申报单位

1

友善用脑理念下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变革研究

蔡小平、李一婷、张六林、汪璐璐

南京市东山小学

南京市教育局

2

语文本色阅读的状态及研究

余耀清、栾娟、张玉武、许国华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南京市教育局

3

幼儿艺术启蒙课程:寻找不一样的我

陈晓萍、徐惠娟

江阴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无锡市教育局

4

高中地理减灾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

李树民、张军、展建奋、陆健、殷蔚宇

无锡市高级中学

无锡市教育局

5

生命教育:唐宋诗词教学的独特维度

胡晓虹

徐州市第一中学

徐州市教育局

6

幼儿行为观察与童心解读—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吴亚英、徐志国、王辉、汪田田、袁小丽

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

常州市教育局

7

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

管建刚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

苏州市教育局

8

基于学习者视角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探索

任小文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苏州市教育局

9

对话,品德教育的范式

潘娜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

苏州市教育局

10

培智学校“走班制教学”的实践研究

陈玉红

太仓市特殊教育学校

苏州市教育局

11

我美丽,因为我思想——高中作文教程

陈明华、唐步荣、袁菊、缪爱明、周小兵

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南通市教育局

12

智性语文——让课堂变得智慧而灵动

鞠九兵

如皋市第一中学

南通市教育局

13

共生与差异:为学生个性彰显而教

陈红、刘芹、周新霞、于通元

连云港师专第三附属小学

连云港市教育局

14

成长教育课程论

李建成

江苏省洪泽中学

淮安市教育局

15

高中物理分层拓展实验教学研究

徐杰

江苏省镇江中学

镇江市教育局

16

爱就开心——我的教育主张和实践探索

潘晓芙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镇江市教育局

17

普通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构成与评价研究

袁鸿祥

江苏省镇江中学

镇江市教育局

18

高中物理教师对新课标教材实施“二次开发”的调查及思考

陈野、姜立东、胡小军、钱宏春、黄开智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泰州市教育局

19

“一化六教”: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董旭午

江苏省泰州中学

泰州市教育局

20

践行“六大解放”创设灵动课堂——以哲学教学为例

卞珍凤

江苏省口岸中学

泰州市教育局

21

深度合作:现代学徒制的校本实践研究

王稼伟、成洁、朱军、郁桂珍、窦芳霞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无锡市教育局

22

学校文化自觉与课程教学改革

张世善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

常州市教育局

23

整体建构与办学特色——叶圣陶教育思想在苏州一中的传承与践行

周祖华、项春雷、王开东、舒兰兰、杨斌

苏州市教育局

苏州市教育局

24

人格语文论纲

陈杰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南通市教育局

25

守望新教育

许新海

海门市教育局

南通市教育局

26

用“学术性”增强历史课堂“人性化”的研究与反思

刘俊利

连云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连云港市教育局

27

竖起脊梁担事

张元贵

淮安市教育局

淮安市教育局

28

教育标准与教育治理现代化

朱成良

盐城高等师范学校

盐城市教育局

29

中学地理“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

胡唐明

泰州市教科所

泰州市教育局

3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related boredom:maoa gene as a moderator

刘阳阳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31

基于“三维支撑”的建筑动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祥生、甄兰平、许佳佳、张庆、潘秋思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32

中国水利高等教育100年

姚纬明、谈小龙、朱宏亮、李枫、胡明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

33

从国家战略高度审视我国外语教育的若干问题

王银泉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34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与教育的均衡发展:制度变迁的视角

姚继军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35

教育景观的建构与教育理论的形成

骆正林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36

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陈莉萍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37

构建“学校-医院-社区-机构”四位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徐桂华、柏亚妹、严姝霞、叶然、王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38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维金字塔”型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倪杰、吴远征、吴钟鸣、刘剑、韦佳

金陵科技学院

金陵科技学院

39

心理教育论

沈贵鹏

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

40

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研究

周萍、沈贵鹏、范彦彬

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

41

培育卓越工匠精神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张毅、梁惠娥、崔荣荣

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

42

我国课程运作机制研究

代建军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43

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的演进与展望

蔡国春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44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汤仁仙、尤红娟、刘晓梅、郑葵阳、付琳琳

徐州医科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

45

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殷惠光、王冬冬、姜慧、杨捷、上官敬芝

徐州工程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

46

承传与超越:当代德育理论发展研究

张忠华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47

应用型本科“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于习法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48

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临床教学改革实践

高建林、周庆、桑爱民、史亚琴、王志伟

南通大学

南通大学

49

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

韩锦标

淮阴工学院

淮阴工学院

50

职业教育的阶梯: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

鲁武霞

常州大学

常州大学

51

现代职教体系“中高等教育衔接” 课程体系的研究—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白凤娥、熊宝清、臧海娟、王志华、缪朝东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52

江苏省新一轮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王虹、何万一、李振陆、薛茂云、王钧铭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53

以企业大学为中间节点的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杜庆波、汤昕怡、杨前华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54

江苏省农村基层卫生人才需求分析和培养模式研究

曾庆琪、段沁江、刘嘉、魏延、邢春国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55

区域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对无锡地区的案例研究

朱爱胜、周桂瑾、韩冰、俞林、陈桂梅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56

职业院校生均培养成本与生均拨款标准的研究

祝木伟、魏贤运、陈晨、陆群、谭卫东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57

基于项目贯通的PTP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陈向平、王晓慧、熊威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58

职业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和实践探索

陆建洪、杨大蓉、牛士华、谢冬、陈福明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59

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333研训”模式的建构

季宁东、赵静、张徐宁、戴翠萍、侯洁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60

战略远见:区域职业教育卓越之路

马成荣、曹鸿骅、陈刚

南通职业大学

南通职业大学

三等奖(120项)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第一完成人工作单位

推荐申报单位

1

社会情境活动课程

常虹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南京市教育局

2

基于幼儿个性化发展多元解读“娃娃情趣日记”实践研究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幼儿园

南京市教育局

3

优化与导学案匹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

孙学东

江苏省锡山高中实验学校

无锡市教育局

4

走向积极的学校生活

凌红

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

无锡市教育局

5

教学智慧深度建构案例研究—— 一所名校教学个性与风格形成之旅

施丽

无锡市连元街小学

无锡市教育局

6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美育课程体系建构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无锡市教育局

7

走向鲜活的课程实践——幼儿人格发展的叙事研究

吴昀、姚雯文、石妍、华黎群、周丽萍

无锡市侨谊幼儿园

无锡市教育局

8

构建和谐对话语文课堂

王晓力

邳州市运平路小学

徐州市教育局

9

化学新课改实践中的教师教学自由及其实现

王保强、王银行

新沂市第一中学

徐州市教育局

10

农村幼儿园手指游戏的开发与利用——灵动的手指·智慧的源泉,幼儿启智教育探索

蒋慧娟

常州市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常州市教育局

11

回归本真:展评学习法的本质特征

孙国平

常州市清潭中学

常州市教育局

12

小学有氧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施璐嘉

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

常州市教育局

13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课程设计与指导

苏州吴中区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

苏州市教育局

14

论“教学即研究”

陆军、梅云霞

江苏省南通中学

南通市教育局

15

从控制走向交往的英语课堂

康红兵

如东县马塘中学

南通市教育局

16

面朝大海——我的数学教学

季国栋、张范辉、高敏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南通市教育局

17

分享数学教学——课堂教学的本真追寻

周浩

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区实验小学

南通市教育局

18

追逐光明——我与视障孩子携手同行

邵云

南通特殊教育中心

南通市教育局

19

初中数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孟庆亚、孙朝仁、董林伟、马敏

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连云港市教育局

20

“心智英语”的教学实践探索

赵继光

东海县白塔高级中学

连云港市教育局

21

教学文本及其课堂阐释

梁杰、杨帆

灌南县初级中学

连云港市教育局

22

走向个性——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个性化实践论

张建

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淮安市教育局

23

语文教育生态研究

胡鹤毅

江苏省淮安中学

淮安市教育局

24

构建“读写社区”的实践研究

雷燕、孙世建、丁庆军

盐城一小教育集团聚亨路校区

盐城市教育局

25

小学字源识字教学研究

汪娟

盐城市崇礼路小学

盐城市教育局

26

“层级 专题 微点”三阶作文训练法

韦存和、陈玉剑、吕龙

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

盐城市教育局

27

中学英语“话题-线索”教学模式研究

杨津秀、张仁学

盐城市初级中学

盐城市教育局

28

中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概论

朱月祥

江苏省滨海县獐沟中学

盐城市教育局

29

基于儿童认知风格问题解决研究

荀步章

扬州市宝应县实验小学

扬州市教育局

30

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研究

蒋选荣、常国庆、夏心军、吴红漫

扬州市新华中学

扬州市教育局

31

重构教师思维——教师应知的28条职业常识

刘祥

江苏省仪征中学

扬州市教育局

32

“想象”数学的理论构建与教法研究

黄红成

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

扬州市教育局

33

从观念到行动: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

束晓霞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镇江市教育局

34

活力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学艺术

林伟民、侯建成

丹阳市第五中学

镇江市教育局

35

物理其实很美妙

夏桂钱、陈斌

靖江市斜桥中学

泰州市教育局

36

走自己的路-中国启发式教育论稿

董泽华、蔡翔

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泰州市教育局

37

基于快乐表达的微型习作课模式研究

周剑波、丁斌、夏朝晖、曹亚峰

泰州师专泰兴附属实验小学

泰州市教育局

38

以“课魂”领航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周明

江苏省泗洪中学

宿迁市教育局

39

基于“观念建构”的不同版本初中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胡巢生

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

宿迁市教育局

40

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玩沙活动环境创设实践研究

章兰、何丽娟、陆亭、郭文娟、张侠

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幼儿园

宿迁市教育局

41

校本课程的建设性缺失与矫正对策

肖林元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南京市教育局

42

基于校企合作的五年制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研究

王春林、陈莉

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

南京市教育局

43

徐州小学语文教育品格

刘春、查晓红、朱卫红、李文广

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徐州市教育局

44

推进地方戏曲艺术走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

刘洁、曹利荣、夏晓露、沈方方、张静

徐州市铜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徐州市教育局

45

中小学数字化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变革的生态意蕴

朱志平、潘小福、戴晓娥、黄炎、徐青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常州市教育局

46

基于探究的数学教学的哲学思考

祁建新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苏州市教育局

47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整合与优选

陈平

苏州高新区教研室

苏州市教育局

48

孙春福“场效应”语文课堂

孙春福

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苏州市教育局

49

小学情境作文教学

施建平

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

南通市教育局

50

整合性专业课程“双场合一”教学探索

姜汉荣、支伟、姜进梅

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

南通市教育局

51

小学科学“做中学”课堂结构探讨与分析

顾长明、徐正文

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连云港市教育局

52

中学英语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孟庆忠、王丽爱、赵莉蓉、赵继光、杨贤栋

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

连云港市教育局

53

幸福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

戴铜

淮安市教育局政府教育督导室

淮安市教育局

54

基于标准的循环——差异教学指南

孙朝平

淮安市淮安区教研室

淮安市教育局

55

农村初中课堂运行机制变革——课例分析与故事解读

马群仁、乔晖、吴文芳

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盐城市教育局

56

变革思维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诉求

陈萍

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扬州市教育局

57

关于“教育问责制”的对话

夏心军

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扬州市教育局

58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基本模式:关于不同类型课文的教法研究

刘友开

镇江市润州区教师发展中心

镇江市教育局

59

中国旅游地理——中国大学生素质教育文理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创新教育研究之实践探索

赵宁曦、张耀曾、汪侠、张洪、朱翌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60

中外教师和助教多元合作下的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的研究

陶云、金保昇、陈美华、金晶、凌建辉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61

走出“成长型高校陷阱”:“成长型高校”走向“成熟型高校”的战略分析

张胤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62

提升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制度创新与文化重构并举

樊小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63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机制变革及其效应分析

陈静漪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

64

我国水利类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陈元芳、李贵宝、胡明、张展羽、任黎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

65

电气信息类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朱金秀、刘艳、朱昌平、段蓉、陈慧萍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

66

大学生移动阅读沉迷现象与阅读引导

茆意宏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67

高校科研文化机理探析

胡燕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68

即时互动教学平台

王锋、冯锋、杨帆、张洁、姜玉蕾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69

促进信息化与高校战略发展融合的体制机制研究

刘永贵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70

回到教育技术实践本身:一种现象学解读

张刚要、李建中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71

大学英语教育的生态模式研究

黄雯怡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72

中国大学模式的现实困境与建构策略

吴立保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73

数学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

蒋勇、刘文军、宋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74

教育和培训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基于CLHLS数据的经验研究

顾和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75

高等有机化学双语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刘睿、朱红军、陈静、何广科、宋广亮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76

我国综合性大学医学课程设置研究

黄睿彦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77

基于核心胜任力培养的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许勤、丁亚萍、刘扣英、嵇艳、周玉峰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78

基于第三方评价理念的医学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文庠、吴彩霞、葛善为、宋京霖、张宏如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79

体验式教学法在设计史论课程中的运用

孙海燕

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80

应用型本科院校模具设计师培养模式探索

吴梦陵、贾俐俐、孔凡新、查光成

南京工程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81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协同创新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陈明学

南京工程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82

学训研战结合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以公安情报学专业方向为例

杨雁莹、王新猛、江林升、赵明生、许江东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83

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

孙汉群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84

开放教育课程与教学支持研究

章玳

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开放大学

85

我国经济方式转变与民办高等教育转型发展

陈云棠

三江学院

三江学院

86

教育国际化进程与发展模式

杨启光

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

87

基于监理制的“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探讨

李爱彬、王鹏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88

基于个性化发展的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研究与实践

应鹏展、王卓雅、于忠华、黄喜刚、胡明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89

建构课堂学习共同体提升师范生的实践智慧

王作亮

徐州工程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

90

大学教学改革方略研究

钟勇为

江苏大学

江苏大学

91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四位一体”实践体系构建

曾景婷、杨丽、韩菁菁、秦永丽、雷飞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92

教育技术博物馆建设与场馆学习

丁卫泽

南通大学

南通大学

93

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教学策略研究

付亦宁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

94

省市共建地方高校的体制机制研究

戴国洪、顾永安、李俊峰、陆正林、徐正兴

常熟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95

农村教育发展研究

戴斌荣、乔晖、柴江、刘强、李国栋

盐城师范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

96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中期考核工作方案研究报告

张有东、许仁良、邓国英、陆中会、张月

淮阴工学院

淮阴工学院

97

以化学为基础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马卫兴

淮海工学院

淮海工学院

98

高等学校学生评教行为偏差研究——基于南京仙林大学城若干大学的分析

周继良

常州大学

常州大学

99

应用型本科高校立德树人探索

肖华

常州工学院

常州工学院

100

小学教师职业心理状况研究

杨玲

常州工学院

常州工学院

101

当代青年学生职业心理发展研究

胡维芳

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102

基础教育数学有效教学实践研究

潘小明、邓友祥、杨俊林、程广文、顾广林

泰州学院

泰州学院

103

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房德芳、江山、王晓慧、张岩、邱群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104

高职院校“五多”模式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张小军、谢敏、尚维来、裴中岐、陈敏毓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105

机械制造专业群“双化”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周庆礼、刁爱军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06

《原生艺术在绘画治疗中的非理性之美》——南京社区艺术工作室原生艺术实践

赵澄、邵晓峰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107

职业教育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

王志伟、张法坤、梁幸平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108

无锡地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

刘海滨、胡芳芳、顾伟黎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109

幼儿教师口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昕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10

高职项目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蒋庆斌、郝超、赵红顺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1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研究

聂章龙、张静、陶洪、王璐、瞿新南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112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研究

苏益南、桂德怀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13

工艺美术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

王建良、李国兵、刘珽、周清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114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建立“互利共享,校企双赢”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朱桐梅、吴丽荣、鲁慧、潘青、雷洁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115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开发研究

冯瑞、孙建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116

免费男幼师生“1133”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究

孔宝刚、胡娟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17

中外合作促进高职毕业生境外就业的研究与实践

何涛、吴峰、崔顾芳、张学、谢颖梅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118

高职《物流设备与技术》课程“双师驱动、六步一证”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张玲雅、何晓光、张晓燕、施彦、顾明国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119

农业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

吉文林、董海燕、唐现文、沈璐、李巨银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120

论高职教育的生态发展

丁钢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