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吴晶
好玩、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手指游戏具有锻炼幼儿手指灵活性,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活动能力,促进幼儿大脑与手指神经协调发展、发散思维等作用,其取材来源于幼儿生活,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流畅有趣,情节稚气活泼,节奏清晰明快,幼儿能随时随地学做,并通过不断地做手指游戏活动,使手指更加灵活,触觉更加敏感,从而更富有创造性,思维也更加开阔。为了让幼儿深度的了解手指游戏,让幼儿真正喜欢上手指游戏,我们以“手指游戏”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与手指游戏有关的活动,并创设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墙。
从小班到大班,孩子们学过很多的手指游戏,有《孔雀》、《小海龟》、《小蜗牛背书包》、《白石塔》等等,在他们的心中肯定有自己最喜欢的手指游戏,于是我们从他们的经验出发,以“我做过的的手指游戏”和“我喜欢的手型”为话题与他们进行讨论,随后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在学习手指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能够解决这么问题,我们以“关于手指游戏我想知道”为话题,与幼儿展开了讨论。他们提出了很多很多的问题。陈科舟说:“我们的手指游戏是从哪里来的?”洪芸说:“每个手指游戏都能用方言做吗?”陈天羽说:“小海龟里海龟的动作与龟兔赛跑里乌龟的动作怎么不一样啊?”王非涂说:“为什么无名指总是翘不起来?”之后,我们邀请了孩子们进行投票,你对什么问题比较感兴趣就将那一票投给谁。于是孩子们一个一个进行投票,最终余珺瑶的“为什么做手指游戏时眼睛要看着手?”这一问题以7票险胜。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与孩子们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以余珺瑶的问题为例,孩子们进行了对比实验,先是两人一组,一人看着手做,一人不看着手做。然后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她们有的说:“看着手做的时候,动作更漂亮。”有的说:“看着手做的时候我不紧张了。”等等。孩子们还创生了很多新的手型,如灯笼、宝塔、生日蛋糕、吊篮等等。与此同时,我将这些手型及时用照片记录下来,并挂在主题墙上形成“我做你猜”互动墙,孩子们随时随地可以去猜一猜,做一做。在做到手指游戏后阶段的时候,从孩子们的身上,我们发现了手指游戏新的玩法,并通过一步一步试验与升级,最后形成终极版的“猜猜左右手。”
在手指游戏主题的推进下,我们的主题墙更加的生动而富有意义。主题墙给孩子们开辟了一个新的游戏、活动和学习的天地。在这里,他们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扩展,他们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他们的才能得到了肯定,他们的成果得到了展示。可能孩子们的作品并不美,但它真真实实的反映着孩子们成长的轨迹,这些都是他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各自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认识、信息、发现或初步的共识。而在这过程中,教师也由原来的策划者、制作者转变为启发者和帮助者。所以我们尽可能开展每个主题活动的相关教育活动都与主题墙相呼应,使每一面墙都成为孩子学习和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