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牟小英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奠基阶段,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也说明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幼儿的习惯养成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手指游戏恰巧是一个契机,更是一个连接的桥梁,可以让这些习惯顺理成章地养成。
【关键词】手指游戏 习惯培养
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首次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并对幼儿园游戏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的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叶圣陶先生还说过:“什么是教育,说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综合以上两点,我觉得手指游戏恰巧是一个契机,更是一个连接的桥梁,可以让这些习惯的培养顺理成章地养成。
我们都知道动手即动脑,心灵即手巧,那么手指游戏之于幼儿,到底能为幼儿的习惯养成带来些什么呢?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根本——手指游戏促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根本。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家里有六位家长包围着,过得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皇帝”、“公主”式生活。可来到幼儿园可就没这么舒服了,什么都得自己“亲力亲为”。所以,让刚进幼儿园的小班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之重要。下面我就列举部分例子。
1.《洗手歌》促幼儿洗手习惯的养成。
当我在让小朋友做《洗手歌》之前,我会先让小朋友玩一玩手指游戏《大苹果》,让小朋友知道为什么我们要洗手,有了理由我们才能有目的的实施。
接下来,我才会新授手指游戏《洗手歌》:拧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手心搓搓,手背搓搓,甩甩甩,甩三下。它的儿歌和动作能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洗手的每个步骤,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由于对幼儿的要求具体明确,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也就很清楚在什么环节自己应该怎样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行为。。
最后,付诸于实际操作。小朋友边说边做,比我们凭空要求要有用处地多。这样,便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小被子》、《我的小手也睡了》等促进幼儿午睡习惯的养成。
我认为: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穿衣服,对于小班幼儿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幼儿在园不能自己穿衣服,但在学习手指游戏《穿衣歌》后,每个幼儿都尝试了自己穿衣的过程。特别是午睡过后,每个孩子都在《穿衣歌》的陪伴下完成了自己的动作。当然,对于一些能力稍弱的孩子我们还是得进行适当地帮助的。
当然,由此类活动的延续,孩子们还知道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不能依赖于家庭、老师,我们都是能干的个体。因此,我们在小班组织了“穿衣服”、“叠衣服”能手大赛,反响非常好。
3.《讲卫生》、《小弟和小猫》等促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俗话说:“病从口入”,是否讲究卫生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尤其是孩子,他们的抵抗力比较差,容易感染疾病,更应该注意讲究卫生。
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好习惯也是如此。曾经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便后要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坚持睡午觉等。由此,我们感到:好的卫生习惯需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
所以,除了平时对幼儿进行一些必要的谈话教育外,我还选用了手指游戏《小弟和小猫》,通过有节奏的儿歌,赋予孩子们道理。加上流畅地动作,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在轻松地氛围中,学习并掌握良好的卫生习惯。当然,这只是其中之一,类似的活动可分阶段进行。
总之,在手指游戏的协助下,我能顺利地和孩子们一起度过“家园过度期”,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法宝——手指游戏促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但现在大部分的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宝宝,养育者又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难免对孩子有所溺爱和娇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已习惯成自然,但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后,孩子所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的矛盾。对此,大家都抱怨重重又苦无良策,因为简单的说教根本没有多少的效果。
所以,对幼儿来说,最好的教科书,应当是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游戏里,通过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这里,我分别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两方面阐述。
1.文明礼貌习惯:
文明礼貌习惯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选用手指游戏教学活动《两只小象》,让幼儿感受朋友间友好、和睦的情感。选用《五个朋友出门走》,除了巩固问候词外,还让幼儿懂得要关爱老人,关心他人等等。这种“操作”,让幼儿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感染。
2.文明礼仪习惯:
幼儿礼仪教育应是人之初的“必修课”。3-6岁的幼儿正处在个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让孩子具有竞争的优势,可成为未来的赢家;让孩子从小养成知礼,学礼,懂礼,用礼的好习惯,可使男孩成为未来社会彬彬有礼的绅士,使女孩成为未来社会落落大方的淑女。礼仪使人更有涵养,涵养使人更具魅力,魅力健人更易成功。
但现在的孩子,大多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在社会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不一定都符合文明礼仪的要求,往往使孩子们难于分辨是非。这时,就必须我们幼儿园介入,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手指游戏教学活动。
在此,我例举手指游戏《十字路口手拉手》。儿歌内容:红灯停,绿灯行,我和哥哥手拉手,迎面走来老奶奶,一步一步颤悠悠。我和哥哥忙走过,搀扶奶奶到路口。奶奶问我叫什么?我们对她挥挥手。这则手指游戏,除了告诉我们一些交通规则之外,宣扬的就是尊老爱幼、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却不留姓名等等一些精神层面的文明礼仪。
但这些东西光靠老师教是根本不起作用的,只有通过手指游戏的教学,了解了,明白了,并时常游戏了,才有作用。
三、正确的思维习惯,是孩子腾飞的翅膀——手指游戏促幼儿思维习惯的培养。
案例一:孩子坐在椅子上,自己摇摇晃晃摔倒了,当妈妈的为了哄他,让他不要哭,就一边打椅子一边说,:“宝宝乖,不是你的错,都是椅子的错。”转瞬他就不哭了。因为他知道:什么问题都是别人的错!你看椅子又没思想,都有错!
案例二:散步时,小A和小B不知道为什么事争吵不休,老师过去询问,他们都争着为自己辩护,老师一时也分辨不清孰是孰非。
不要以为孩子不懂事,实际上从一出生,他的心灵就会感应到外部世界的一切。在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发生矛盾后,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而把错误归咎于对方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不在少数。
为什么很多孩子的毛病总是改不了,就是因为他在内心深处从不认为是自己的错,总认为是别人的问题,所以他改不了。因此,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就是要解决怪别人的思维习惯,这就需要孩子们学会相信别人、学会合作;学会体谅别人、尊老爱幼等等。
所以,我利用手指游戏《老人歌》,让幼儿讨论:怎样尊敬老人?怎样表达我们的爱?逐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情感。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孩子多动脑筋的思维习惯,这在我进行的教学中会突出地体现。只有养成了一个多动脑筋的习惯,才会有一个良好的思维方式。
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孩子从正确的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有助于锻炼孩子的能力,促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我们的手指游戏《数数歌》、《五个宇航员》等帮助孩子轻松地掌握数量关系,理解顺数和倒数。手指游戏《摇篮》,有效地引导孩子们联想,进一步感知空间联系。比如:大海——鱼宝宝;花园——花等。
哈佛大学有一个理念是: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不在于他的能力和经验,而在于他的思维方式;因为思维指导行动,行动影响习惯,习惯形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
有着良好思维习惯的孩子能更快地接受新鲜事物,善于观察,勤于动脑,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和解决,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恰当的交往习惯,是孩子受欢迎的前提——手指游戏促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就会破坏孩子的适应能力,使孩子逐渐形成自卑、敏感、退缩、逃避的性格特点,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我们的手指游戏,有很大不部分是适合合作游戏的,比如:《两只小鸟》、《大象的鼻子》等等。
我例举《两只小鸟》:在第一次学习表演时,孩子们可以先在自己的手上操作,待至熟练时,可尝试把“小鸟”飞到周边孩子的“树”上。如果让一整排的孩子表演,势必要运用他们与同伴的交往能力,不断尝试、不断沟通。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能力得到了本质的提升。况且这种趣味性很浓的手指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在家长、亲戚朋友们面前能大方的“来一手”,那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孩子们还会过分的内向么?我想,答案肯定是否认的!
其实,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能力是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培养孩子与人交往,能够逐渐发展孩子的心理能力和社会性,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曾经有人问一位白发苍苍的科学家:“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耐人深思: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这说明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
手指游戏是一个教学活动,我们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时间来进行学习,手指游戏是一个游戏,它可以在任何孩子想玩的时候开始玩,不受时间、空间、场地的限制,可以一个人玩,可以两个人玩,可以多个人玩。在为如何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一筹莫展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些好玩的手指游戏,让一些枯燥的教条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在一次次玩的过程中去学着体会,让孩子在一次次玩的过程中把儿歌中的知识潜移默化的传输到自己的身上,成为一种行为,一种习惯。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利用手指游戏进行习惯的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肌肉的发育和完善,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老师教的容易,孩子们接受地开心。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一定要为孩子培养的56歌习惯》 中国商业出版社
2.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