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陈研会十三五课题《手指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理 论 学 习 摘 记
资料来源 | 题目 | 《培养孩子创新思维的习惯》 | 作者 | 佚名 |
书名 | 版别 | |||
报刊名 | 期次 | |||
文 章 要 点 摘 录 | 有些孩子思维习惯不好,爱钻牛角尖,思维呆板,不敏捷,这时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家长不能只抓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思维习惯的培养,思维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善周到,从来就没有什么事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长此以往,会扼杀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父母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给孩子创造一个思考的空间。 思考好比播种,行动好比果实,播种愈勤,收获也愈丰。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孩子,才能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 思维习惯的种类很多,当前特别是要培养孩子的优良的思维品质,防止孩子思维上钻牛角尖、思维肤浅、思维死板等坏习惯,使孩子成为思维最灵敏,主意最巧妙的智者。 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从他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方面进行判断。思维的深刻性即指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综合,能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如:概括能力、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等。维的敏捷性意指迅速而又正确的运算、判断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就是思路敏捷、不呆板、不固执、应变能力强、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思维灵活性的具体表现。思维的独创性是指独立思考,创造出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智力品质。这些良好的思维习惯一定要认真培养。 孩子缺乏创新习惯怎么办? 我们所要培养的是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应学会创造性思维,能够打破常规,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质疑能力、辨识能力、善于思考和探索的能力。所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并非要求像林黛玉进入贾府一样,唯唯诺诺,不敢多走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而是要鼓励学生在遵守常规的基础上,养成一些富有个性的创造思维习惯。切忌以习惯养成为名捆死儿童的言行,不许这样,不许那样,从而扼制孩子的创造性。 未来的社会最重要的是创造力,一些体力劳动将由机械或机器人代替,一些记忆性的脑力劳动将由电脑代替,而人的主要优势是创造。 现在不少家长只注重孩子的知识,只注意孩子的分数,只注意孩子的文凭,而忽略创造力的培养。我们认为知识、分数、文凭也应重视,但更应重视能力,特别是创造力的培养。因为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我们社会将由“学历社会”转到“能力社会”未来社会最需要的不是分数,而是能力,最值钱的不是学历而是创造力。社会在变革,知识在更新,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把孩子培养成为思维最灵敏、判断最准确、主意最巧妙的智者,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长大才能成为灵活自如地适应时代、促进时长发展的人,未来的社会最需要的是既有知识又有智能的人。 | |||
体
会 | 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不能起点太高,要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刚开始时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逐渐具备创造的观念,在大脑中逐渐形成创造的意识,让孩子从常见的事物开始训练创造能力,让他们在平常中找到异常,在熟悉中找到陌生,使他们不易形成“熟视无睹”的心态,这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 |
摘抄人莫晓丹 日期_2017_年9月
江苏省陈研会十三五课题《手指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理 论 学 习 摘 记
资料来源 | 题目 | 《浅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 作者 | 佚名 |
书名 | 版别 | |||
报刊名 | 期次 | |||
文 章 要 点 摘 录 | 常言道:“幼儿的智慧集中在手指上”儿童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往往是通过动手操作来实现的。在人的智能结构中,动手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幼儿的许多知识技能都是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的,其思维也是在操作活动中逐渐发展的。因此,为幼儿提供各种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既满足了他们的动手兴趣,又发展了幼儿的智力水平。但是现在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幼儿动手能力操作的机会很少,很多孩子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做事的依赖性很强,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转变观念,相信孩子,多给他们机会 自古以来在传统地家庭教育观念中,人们一般不能准确的认识到手、脑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他们认为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对于幼儿都不是学习,只有拿起书本才是学习;有的家长甚至不注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事事都采取包办认为孩子小这些动手操作用不着从小培养,长大自然就会。有的家庭孩子比较少更是皇帝、公主般的待遇,长辈们对他们也可谓是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让孩子从小就产生依赖的心理,失去锻炼机会,导致现在的小朋友娇生惯养,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很差,缺少勇敢精神。 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张家麟曾说过:“要教养一个孩子子学会做事” 也就是说要从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作为父母更要重视发掘孩子的潜力和能力,冲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发现和了解幼儿。当孩子对自己没有信心时他会害怕不敢尝试去做,这时的父母作为孩子的指引者就要不断地鼓励幼儿,如“你做的很好,你很棒等”通过话语帮助幼儿找回自信,让孩子尽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吃饭、穿衣服、发餐具、整理玩具、叠衣服、穿鞋子等等,这样幼儿既参加了最简单劳动锻炼,也培养了动手能力。此外,家长还可以带幼儿到户外去参加亲子活动如到沙池中玩沙,幼儿可以随意游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幼儿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交往能力。此时的幼儿则在家长的鼓励与信任中树立“我能行”的心态,并在实践中不断印证,最终干成一番事业。 二.创设良好的动手环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现代的幼儿教学要求幼儿教师从传统的识字、数数中跳出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这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心灵手巧的小朋友关键还是在老师。这就要求我们创设良好的动手环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以下活动渗透到幼儿动手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中。 三、利用自然环境,多途径、多方式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她的教益无穷无尽。”自然环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认识内容,为培养幼儿的探索和认识兴趣,获得对环境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材料。当儿童以独特的方式接触自然时,他们在认识和适应自然地同时,也陶冶和发展了情操,培养起他们的美感和对自然、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环境意识。 我们要充分利用存在于身边的各种自然资源,比如秋天了,可以让孩子从身边自然界的变化逐渐发现和感受秋天的到来。这有助于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发现周围事物的变化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使幼儿从小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同时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表扬鼓励,在劳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故事、图片、歌曲让幼儿理解劳动的意义。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模仿成人的劳动。如:幼儿当医生给病人看病、打针,柔声地劝告、安慰;当妈妈给娃娃喂饭、盖被子,温柔耐心地摇摇篮、唱摇篮曲;当售货员卖菜、卖水果、称重;当礼品店的人员为别人的礼物包装,萌发劳动的意识。把劳动当成游戏,满足他的探索欲望,如整理玩具时,告诉他们“小熊回家了,大积木找朋友了。”这样孩子一定会兴致勃勃地完成任务。 另外,我还结合幼儿日常生活进行教育,培养幼儿饭前自己洗手,自己穿衣;玩后自己跟玩具说“送你回家了。”整理好区域活动的物品;睡觉了自己盖被子,自己整理床铺,自己穿鞋,离园前自己穿外衣等,平时,老师也注意观察指导值日生的劳动情况,让小朋友在接受别人的劳动服务后,学会说“谢谢”,了解当一名值日生、小老师为别人服务时的感受和体验,并满足众多幼儿的愿望,大家轮流当值日生、小老师、小组长,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劳动,鼓励幼儿乐于为他人服务。 五.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对幼儿时期的孩子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单方面培养是不可取的,它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老师”。发挥家庭优势,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兴趣,时间充裕,亲情可以作保证。幼儿的另一大生存空间是家庭。家长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千万不要在有意、无意间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只有让孩子的双手受到应有的“教育”,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 |||
体
会 | 作为教师也许我们不是很了解幼儿在家的动手能力,这时就需要我们通过开展家长会、幼儿园开放日、幼儿园亲子活动等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意图、计划、案例展示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哪些是幼儿可以做到的,哪些是我们着手要培养幼儿的等等。以便双向了解孩子在园与家庭的情况,并让家长配合老师对幼儿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老师还可以利用家园联系册、家访、电话访问的形式了解幼儿的情况。争取双方沟通交流,力求步调一致。在家中家长们要给孩子创造自己动手做事的机会。不要让孩子只看书、讲故事、学古诗、学英语等等,根据孩子年龄特点,3岁左右的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应该学习进餐、穿脱请裤、解大小便、收拾玩具、图书或帮成人取放物品等,4岁左右的孩子要求他们能独立迅速地穿脱衣服、折叠衣被,做些简单的家务;抹桌、扫地、洗小袜子等,五六岁的孩子应要求更高,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并有始有终地做自己能做的事,家长不必事事包办代替。我带小班刚入学时,有个小朋友由于年龄小什么都不会做,性格内向。看到其他小朋友都会穿衣服、叠被子时,有些自卑。在我与家长沟通后了解原来从小到大事情都是奶奶一手包办的,我们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她认识到动手做事对孩子智力与自信心有很大的关系,建议家长在家多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现在这个孩子变得开朗、自信多了。很多家长的观念都从原来“帮他做”变为“教他做”。 |
摘抄人莫晓丹 日期_2017_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