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创意手指游戏实践研究》
理 论 学 习 摘 记
资 料 来 源 | 题目 | 浅谈手指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 作者 | 佚名 |
书名 | 版别 | |||
报刊名 | 期次 | |||
文 章 要 点 摘 录 | 一、手指游戏促进幼儿手眼协调 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手是身体的大脑",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对于婴幼儿来说,手指的活动,是大脑的体操。活动的是手,得到锻炼的还有大脑,手指活动与人脑的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密切关系,在做手指游戏活动时,大脑、眼、手同时协调运动。协调发展,对视觉、听觉、触觉、语言等功能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长期坚持做手指运动能开发幼儿的大脑潜能,促进大脑与手指间的信息传递,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和手指关节的发育,促进幼儿大脑与手指神经协调发展、发散思维等作用。 二、手指游戏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小班幼儿因为年龄比较小,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认为:小班幼儿年龄小,手腕、手指等小肌肉群的发育较晚较慢,手部控制能力弱,手脑的协调能力差。幼儿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加以随意控制。小班幼儿知识经验少,语言发展差,有意识记忆未能很好发展,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手口的协调能力也需要不断地练习,说唱式手指游戏在这个时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一些活动的过渡环节比如进行教学活动前,吃饭前的一段时间,不适合做一些比较剧烈,兴奋的活动,这时就可以玩手指游戏,既可以成功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可以锻炼手的肌肉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自我表现的能力。 手指游戏让幼儿边说边做,可以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猜谜语导入新的游戏,比如:在手指游戏《大苹果》中让幼儿双手指着自己,表情夸张的说"我是一个大苹果"(双手张开表示"大") 小朋友们都爱我 (双手食指点着前面的人) 请你先去洗洗手 (双手做洗手的动作) 要是手脏 (用右手食指点着左手手掌) 别碰我! (挥动右手表示"不") 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可以先以故事的形式,将孩子带到大苹果这个情景中来,让孩子感受大苹果的情景,同时将游戏中的儿歌的内容传递给孩子。这种方法,孩子比较喜欢,对于内容比情景化的游戏很适合。这样在游戏中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 三、手指游戏在幼儿活动组织中的重要性 (一)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受小班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程度限制,小班幼儿在活动中常不受活动规则的约束,注意力分散不集中,即使教师"威逼利诱"对他们也毫不奏效或者收效甚微。活动的组织往往以此陷入困境,此时利用一个手指游戏,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延长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就能将活动重新进行下去。 (二)作为知识传授手段 有些手指游戏本身附带的儿歌就是一个知识载体,通过边念儿歌笔画动作的形式,幼儿既能运动到手指还往往对儿歌有较为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手指游戏就可以作为教师传授相关知识的手段。比如"睡醒了"这一手指游戏它的儿歌"小个子(小拇指)睡(醒)了,二胖子(无名指)睡(醒)了,高个子(中指)睡(醒)了,你(食指)睡(醒)了,我(大拇指)睡(醒)了,大家都睡(醒)了"中就包含了5个手指的特殊和相应的手势意义:把小拇指比作"小个子",无名指比作"二胖子",中指被比作"高个子"是对手指特征的形象比喻,还包含了"小"、"高"等数学概念,用食指代表"你",大拇指代表"我"则符合我们日常生活中手势的一般使用意义。诸如此类的手指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既可以达到游戏放松、愉悦心灵、锻炼手指技能的目的,又符合作为知识传授手段的要求,在组织小班幼儿活动中具有相当大的实用价值。 (三)为活动的开展做"热身" 大部分带有儿歌的手指游戏,教师带领幼儿边说边游戏,既活动了手指,锻炼到手指的小肌肉群,又为幼儿语言联系提供了便利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这类手指游戏就可以作为小班语言活动的"热身"游戏。在语言活动开始之前玩一个这样的手指游戏既可以整理幼儿秩序,使幼儿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又为以后的语言活动导出做了铺垫。 (四)调动幼儿积极性 在幼儿园中,总有一些孩子由于个性、心情等因素不爱讲话不肯配合老师活动,而从小班这点表现更加明显,因为不适应幼儿园环境或者入园时亲子依恋太强、性格内向等于原因,对于教师组织的活动常常表现的毫无兴趣,有时不仅不配合还哭闹叫嚷这更加对教师组织活动增加了难度,此时,利用一个幼儿熟悉的手指游戏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起幼儿的兴趣就比较简单有效。有趣的儿歌和好玩的手指动作可以让幼儿产生熟悉感,是心情变得开朗起来。在实际活动中,有的幼儿性格内向,语言能力发展比较滞后,平时连要求老师添饭都不肯说话,可是在老师带领手指游戏"开门"时他们比任何时候都开心、认真,也会自觉地念起儿歌,跟小朋友们一起比划手指动作。 | |||
体
会 | 好动好玩是幼儿的天性。手指游戏具有趣味性,幼儿在游戏中观察,记忆,想象,思维。手指游戏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使幼儿得到心理满足,所以,应将环境教育巧妙得融合到游戏之中,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各感官,在动手,动脑,做做玩玩的游戏活动中轻松自然接受教育,寓教于乐,以取得最佳效果。 |
摘抄人吴晶 日期2017年4月
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创意手指游戏实践研究》
理 论 学 习 摘 记
资 料 来 源 | 题目 | 浅谈幼儿园手指游戏 | 作者 | 佚名 |
书名 | 版别 | |||
报刊名 | 期次 | |||
文 章 要 点 摘 录 | 手指游戏,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十分重要。对语言、视觉、听觉、触觉等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所以,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手指游戏在教学中的教育意义进行阐述: 1.消除幼儿入园焦虑,使之情绪稳定 新入园的幼儿,离开了亲人的怀抱,来到幼儿园,面对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环境,会哭闹不止,他们往往以哭闹来表现自己对环境的”恐惧感“,这时,老师就要想出办法,安抚幼儿,取得幼儿的信任,从而让幼儿喜欢老师,此时,如果你做手指游戏,你就会发现,苦闹的孩子会慢慢停止了哭闹,看着你或和你一起做游戏,但这个手指游戏即要符合幼儿心境,好玩,互动性强,还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好动,好模仿。如《大木桶》 这个游戏生动,有趣,易学。幼儿从中得到了快乐。一句让我看看是什么,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孩子们的情绪渐渐平静了下来,转移了注意力。拉近了老师和孩子间的距离,增进了老师和孩子的亲近感,信任感。 2.借助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力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工具,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所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智能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孩子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才能逐渐掌握语言这种交际工具。 以语言学习活动为例,根据手指游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常常伴有朗朗上口的儿歌、顺口溜、说唱,节奏鲜明、饶有趣味等的特点,将手指游戏与幼儿语言教学结合,可为幼儿提供多种语言发展的实践机会。这种结合不但培养了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及表现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节奏感,丰富了孩子的语言感受性。可以说,手指游戏提供了一种宽松、真实、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 如《秋叶飘》此手指游戏根据中班树叶飘的语言活动改编,游戏的介入使原本很长的故事变得通俗易懂,借助手指造型拓展了幼儿对儿歌内容的理解,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语言感受性,丰富了幼儿儿歌领域的知识含量,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节奏感,加深了对秋天季节的认识,训练了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了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3.培养行为习惯, 内化常规培养 首先,借助手指游戏,提高孩子自理能力。如在生活活动中,我们借助手指游戏《洗手歌》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针对幼儿依赖性强、自律意识差的特点,我们通过《穿衣服》《系鞋带》等手指游戏来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利用《手指睡觉》手指游戏帮幼儿养成睡觉前安静的习惯。其次,通过手指游戏,教会孩子文明礼仪。我们根据手指游戏适宜配儿歌吟诵的特点,将文明礼仪教育蕴含其中。如通过手指游戏《大哥在哪里?》,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运用拇指说出游戏当中的语句,让“谢谢”“你好吗”等礼貌用语潜移默化地根植到幼儿心中。 《纲要》指出,要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前饭后、盥洗前后等过渡环节。此时幼儿的状态都比较放松,自觉遵守常规的意识也常常较弱。将简单易行的手指游戏贯穿于这些环节之中,可有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为此,在各个过渡环节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手指歌”“石头、剪子、布”等趣味的经典手指游戏活动,将其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这样,既减少了幼儿的消极等待,又预防了无事可做而引发的打闹现象。如手指游戏“饭前手指游戏大串烧”的运用,即能起到维持秩序的作用,又能保证幼儿的双手卫生。 4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收集手指游戏和教授过程中,教师们系统研究和学习了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纲要》精神,更准确地把握住了手指游戏在各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开始积极观察幼儿,在观察中捕捉教育契机,并且开始意识到应将教育的理念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手指游戏研的实施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 |||
体
会 | 手指游戏可以带给幼儿独特的体验和智慧的启迪,将手指游戏运用于幼儿教学活动组织中,既有其可行性也有可操作性,它对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特别是小年龄段幼儿教学中起到了相当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对幼儿自身的发展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这是一种值得推广和运用的游戏教育方式,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善于挖掘身边有价值的、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用心营造幼儿游戏的天地,使小游戏,大智慧,成为幼儿多园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所谓手指游戏,就是利用人体器官-手来进行表现、想象、创造,也就是用手指头玩的游戏。它通过手部动作和对应言语去构造情景而开展游戏活动,可以一边游戏,一边吟唱,其内容生动具体,形式活泼轻松,事实证明,让幼儿经常做手指游戏,能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从而刺激大脑的发育,对健脑十分有益。“幼儿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苏霍姆林斯基这句经典之语高度概括了儿童教育的思想内涵。动手即动脑,手脑并用能促进幼儿心智发育。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也在《童年的秘密》中论述:“人的特征之一就是自由,人能自由地运用他的手。这手不只是运动的手段,而且是智能的工具。手使心灵得到舒展,使整个人与他的环境建立特殊的关系。” |
摘抄人吴晶 日期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