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资源>>手指游戏>>课题研究>>《手指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运用研究》>>理论摘记>>文章内容
胡媛媛:《手指游戏在一日活动中的运用研究》理论学习摘记(四月)
发布时间:2017-05-1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超级管理员

《手指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资料来源

题目

巧用手指游戏,开启智慧大门——谈手指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渗透

作者

黄凤美

书名

版别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106-01

报刊名

第一论文网

期次

 

 

 

 

 

3~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但由于受年龄段的影响,因而总是想到什么说什么,语言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而手指游戏往往带有儿歌、童谣,且内容贴近生活,可谓是一把开启幼儿说话的“金钥匙”,因此对处在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幼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帮助幼儿发准字音。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是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幼儿随着身体“日长夜大”,口头词语也在积累、增加,此时,正是“学说话”的良机,但很多幼儿发音不够清晰,而手指游戏突出运用听说游戏,可以增强其对语言的敏感性,促使其发音逐渐准确。例如,小班手指游戏《小不点》,小不点睡觉时,边说儿歌,边把张开的五指逐一收回(小不点,睡觉了,二胖子,睡觉了,大个子,睡觉了,你也睡觉了,我也睡觉了),最后我们做睡觉的动作(大家都睡觉了)。小不点起床时,边说儿歌,边将握拳的手指逐一伸开(小不点,起床了,二胖子,起床了,大个子,起床了,你也起床了,我也起床了),最后我们张开双臂做起床的动作(大家都起床了)。笔者引导他们边做,边努力发准字音:睡觉、起床,对此,幼儿们都乐此不疲。

 

 

 

 

手指游戏给幼儿们带来了无限的生机,通过手指游戏,幼儿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也提高了,同时还真正体会到了学中玩,玩中学。因此,教师应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手指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各感官,在动手、动脑、做做玩玩的游戏活动中轻松、自然地接受教育,寓教于乐,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摘抄人胡媛媛   日期2017年4月

 

 

 

 

《手指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资料来源

题目

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的教育价值

 

作者

刘贤芳

书名

版别

报刊名

基础教育

期次

2015年2月

 

 

 

 

 

(一)手指游戏的情商功能:稳定幼儿入园情绪

幼儿初入园,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离开每天陪伴的亲人,会产生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会嚎啕大哭,又踢又打甚至出现紧张、害怕等现象。2~3岁幼儿情绪发展的明显特征是易感性和易变性,他们的情绪非常外露,极易受环境影响。3岁儿童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当亲人分离时,大多数都要经历或长或短的分离焦虑过程。这时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安抚幼儿的情绪。适当的身体接触会降低陌生感。新入园时,幼儿心情往往紧张甚至害怕。此时我们不妨用手指游戏来与幼儿互动降低陌生感,而手指游戏《咯吱一笑》可以很好的与幼儿互动。

《咯吱一笑》

小虫虫,爬上来,爬上来,

爬到这里,转一圈,转两圈,转三圈,伸伸头,点点头,咯吱一声让你笑个够。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的过程中是自主、自愿、自我满足的活动;游戏可让幼儿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同时使幼儿身心得到发展。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双手的灵活性引发了大脑的思维,大脑是通过双手的活动来完善的,甚至人类的“第二大脑”。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只会在他的手指上,”并且把双手比喻成“老师”。

摘抄人胡媛媛   日期2017年4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