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资源>>手指游戏>>课题研究>>《手指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运用研究》>>理论摘记>>文章内容
金瑛:《手指游戏在一日活动中的运用研究》理论学习摘记(三月)
发布时间:2017-04-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超级管理员

江苏省陈研会十三五课题《手指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资料来源

题目

《手指游戏,让智慧在孩子的指尖绽放》

作者

王蕾

书名

版别

报刊名

期次

 

 

 

 

 

    手指游戏将智慧蕴藏在指尖,通过动动手指头让智慧悄悄地在指尖绽放。幼儿园在区域活动、数学活动、教学过渡环节等活动教育活动中挖掘应用手指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幼儿亲身感知体验,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可持续性学习的发展性学力。 
  关键词 手指游戏;幼儿园;应用 
  所谓手指游戏,就是利用手来进行表现、想象、创造,通过手部动作和对应言语去构造情境而开展的游戏活动。近年来,我们在幼儿园中开展了操作训练法研究,通过让幼儿开展操作活动,使活动游戏化、趣味化,让幼儿花更少的精力,取得更高的效率,提高幼儿学习的内驱力,帮助幼儿形成乐学、善学、会学的习惯。手指游戏是我们开展操作训练法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通过在教育活动中挖掘应用手指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幼儿亲身感知体验,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可持续性学习的发展性学力。 
  一、区域活动中妙用手指游戏 
  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进行探索来掌握技能,发展能力。在区域活动中练习手指游戏,既能让孩子全身心投入游戏,还能让孩子锻炼手的灵活性,增长知识。如在数学活动区投放蚕豆、花生、黄豆等,引导幼儿玩“小鸡吃米”的手指游戏:每个幼儿都是快乐的小鸡宝宝,双手交叉相握,食指伸直相对,用食指夹住豆豆装进手掌里,边吃边说:小鸡吃米1粒,小鸡吃米2粒,小鸡吃米3粒……小手能装几粒就装几粒,吃饱了说:小鸡变成鸡妈妈要生蛋了,咯咯哒1个,咯咯哒2个,咯咯3个……。、数学活动中尝试应用手指游戏 
  二、在数学活动中,先让幼儿进行操作,将抽象的内容变成游戏的形式,加上语言的表述,幼儿更容易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 
  (1)利用手指进行数数。如:小班在认识数字时,可以把数字编成动作有趣的手指谣:
  1是铅笔学写字,(伸出两手的食指) 
  2是剪刀剪窗花,(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剪刀状) 
  3是刀叉叉蛋糕,(伸出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拇指捏住小指) 
  4是板子打屁股,(大拇指弯曲,其余四指伸直并拢) 
  5是小手爱劳动,(五个手指张开) 
  6是牛角头上顶,(大拇指和小指伸直放在头顶上) 
  7是镊子夹东西,(拇指、食指和中指伸直相靠) 
  8是手枪打敌人,(拇指和食指伸直做手枪状) 
  9是钩子来钓鱼,(食指弯曲做钩子状) 
  10是麻花送给你。(食指和中指伸直相交叉) 
  (2)利用手指进行比较。如:在大班计算活动中,学习比较的概念,我们引导幼儿从手指中挑出最长的、最短的;或者教师指出最粗的,让幼儿挑出最细的。利用手指的不同“形体”,幼儿可学会理解高矮、胖瘦、长短、粗细等对应关系,并可培养幼儿的反应灵敏度,发展空间知觉。在进行分解和组合练习时,可以左右手配合做,用手指表示数字: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 
  三、手指游戏灵活运用于集体教学活动 
  (1)手指游戏应用于集体教学活动的课前导入。幼儿天生爱玩,只要是游戏,幼儿都很乐意玩。通过手指游戏来将幼儿带入课堂,远比用嘴巴大喊“安静,要上课了”有用得多。 
  如中班集体教学前,可用手指游戏将幼儿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 
  土豆歌:土豆土豆心,土豆土豆皮。(双手握拳拍两下,“心”时两手心相对拍一下,双手握拳拍两下,“皮”时双手手背相对拍一下) 
  土豆心,土豆皮。(动作同上,但是各拍一下) 
  土豆皮,土豆心。(动作同上) 
  土豆土豆丝,土豆土豆片。(土豆动作同上,“丝”时双手食指伸出向前方指一下,其他动作同上) 
  土豆丝,土豆片。(动作同上) 
  土豆片,土豆丝。(动作同上) 
  五指歌:你拍一,我拍一,(双手相拍,与对面幼儿交*击手) 
  食指一人按门铃。(伸出食指做按门铃状) 
  你拍二,我拍二,(同一的动作) 
  食指中指剪窗花。(伸出食指中指做剪刀状) 
  你拍三,我拍三,(同一的动作) 
  大中食指握笔杆。(伸出右手做写字状) 
  你拍四,我拍四,(同一的动作) 
  兄弟一起来干事。(伸出右手做拎篮子状) 
  你拍五,我拍五,(同一的动作) 
  大家一起来跳舞。(双手相拍,手腕转动做新疆舞状) 
  (2)手指游戏应用于集体教学活动的环节过渡。环节过渡是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结,使幼儿能顺畅地由前一个教学环节过渡到后一个教学环节。用得好可以发挥起承转合,顺理和严谨教学结构的作用。反之,需要过渡而过渡得不好,就会使教学脱节,互不连贯,影响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接受。对这个问题老师们一直费心不少。采用合适的手指游戏,能把幼儿的心收回来,激发幼儿参与下一个环节的情绪。如“小手不见了”: 
  我的小手拍一拍,拍拍 拍拍拍(拍手) 
  我的小手握一握,握握 握握喔(两手交叉握手) 
  我的小手弹一弹,弹弹 弹弹弹(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依次弹一下) 
  我的小手勾一勾,勾勾 勾勾勾(小指勾在一起) 
  我的小手爬一爬,爬爬 爬爬爬(小手在脸的两边做爬的动作,或着在腿上爬) 
  我的小手不见了。(小手可以放在膝盖上,也可以放在身后) 
  运用这种幼儿感兴趣的教学形式,幼儿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让幼儿不知不觉地去专心听课,久而久之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毕业设计(论文)咨询QQ:869918441〗 
  五、手指游戏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表扬和肯定,巩固幼儿的操作兴趣。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是一种正面强化,教师应及时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喜欢做手指游戏。这有助于幼儿将好的学习方式固定下来形成学习习惯。例如:在进行手指游戏时,注意力集中,不干扰他人的同时也不受他人干扰;边做手指游戏边说儿歌,做到手口合一等等。 
  (2)获得家长的支持,家园同步。幼儿园通过家长会和宣传栏上的“家教之窗”,向家长介绍手指游戏的操作方法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具体做法。例如:请家长每天问问孩子今天进行哪些手指游戏?家长和幼儿在家共同进行手指游戏活动,并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实践,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手指游戏将智慧蕴藏在指尖,通过动动手指头让智慧悄悄地在指尖绽放。幼儿园在区域活动、数学活动、教学过渡环节等活动教育活动中挖掘应用手指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幼儿亲身感知体验,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可持续性学习的发展性学力。 

摘抄人金瑛 日期2017年3月


江苏省陈研会十三五课题《手指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资料来源

题目

《手指游戏教研初探》

作者

童玲

书名

版别

报刊名

期次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手指游戏作为操作性游戏的一种,具有教具现成、简单易学、有趣好玩的特点,深得不同年龄幼儿的青睐,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为此,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们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了手指游戏,并将之运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关键词:游戏、手指游戏、教育意义

     所谓手指游戏,就是利用人体器官-手来进行表现、想象、创造,也就是用手指头玩的游戏。它通过手部动作和对应言语去构造情景而开展游戏活动,可以一边游戏,一边吟唱,其内容生动具体,形式活泼轻松,事实证明,让幼儿经常做手指游戏,能刺激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从而刺激大脑的发育,对健脑十分有益。“幼儿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苏霍姆林斯基这句经典之语高度概括了儿童教育的思想内涵。动手即动脑,手脑并用能促进幼儿心智发育。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也在《童年的秘密》中论述:“人的特征之一就是自由,人能自由地运用他的手。这手不只是运动的手段,而且是智能的工具。手使心灵得到舒展,使整个人与他的环境建立特殊的关系。”因此,手指游戏,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十分重要。对语言、视觉、听觉、触觉等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所以,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手指游戏在教学中的教育意义进行阐述:

1 消除幼儿入园焦虑,使之情绪稳定

新入园的幼儿,离开了亲人的怀抱,来到幼儿园,面对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环境,会哭闹不止,他们往往以哭闹来表现自己对环境的”恐惧感“,这时,老师就要想出办法,安抚幼儿,取得幼儿的信任,从而让幼儿喜欢老师,此时,如果你做手指游戏,你就会发现,苦闹的孩子会慢慢停止了哭闹,看着你或和你一起做游戏,但这个手指游戏即要符合幼儿心境,好玩,互动性强,还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好动,好模仿。如《大木桶》

这个游戏生动,有趣,易学。幼儿从中得到了快乐。一句让我看看是什么,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孩子们的情绪渐渐平静了下来,转移了注意力。拉近了老师和孩子间的距离,增进了老师和孩子的亲近感,信任感。

2 借助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力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工具,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所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智能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孩子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才能逐渐掌握语言这种交际工具。

以语言学习活动为例,根据手指游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常常伴有朗朗上口的儿歌、顺口溜、说唱,节奏鲜明、饶有趣味等的特点,将手指游戏与幼儿语言教学结合,可为幼儿提供多种语言发展的实践机会。这种结合不但培养了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及表现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节奏感,丰富了孩子的语言感受性。可以说,手指游戏提供了一种宽松、真实、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

如《秋叶飘》此手指游戏根据中班树叶飘的语言活动改编,游戏的介入使原本很长的故事变得通俗易懂,借助手指造型拓展了幼儿对儿歌内容的理解,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语言感受性,丰富了幼儿儿歌领域的知识含量,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节奏感,加深了对秋天季节的认识,训练了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了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培养行为习惯, 内化常规培养

首先,借助手指游戏,提高孩子自理能力。如在生活活动中,我们借助手指游戏《洗手歌》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针对幼儿依赖性强、自律意识差的特点,我们通过《穿衣服》《系鞋带》等手指游戏来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利用《手指睡觉》手指游戏帮幼儿养成睡觉前安静的习惯。其次,通过手指游戏,教会孩子文明礼仪。我们根据手指游戏适宜配儿歌吟诵的特点,将文明礼仪教育蕴含其中。如通过手指游戏《大哥在哪里?》,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运用拇指说出游戏当中的语句,让“谢谢”“你好吗”等礼貌用语潜移默化地根植到幼儿心中。

《纲要》指出,要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前饭后、盥洗前后等过渡环节。此时幼儿的状态都比较放松,自觉遵守常规的意识也常常较弱。将简单易行的手指游戏贯穿于这些环节之中,可有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为此,在各个过渡环节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手指歌”“石头、剪子、布”等趣味的经典手指游戏活动,将其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这样,既减少了幼儿的消极等待,又预防了无事可做而引发的打闹现象。如手指游戏“饭前手指游戏大串烧”的运用,即能起到维持秩序的作用,又能保证幼儿的双手卫生。

4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收集手指游戏和教授过程中,教师们系统研究和学习了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纲要》精神,更准确地把握住了手指游戏在各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开始积极观察幼儿,在观察中捕捉教育契机,并且开始意识到应将教育的理念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手指游戏研的实施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综上所述,手指游戏可以带给幼儿独特的体验和智慧的启迪,将手指游戏运用于幼儿教学活动组织中,既有其可行性也有可操作性,它对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特别是小年龄段幼儿教学中起到了相当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对幼儿自身的发展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这是一种值得推广和运用的游戏教育方式,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善于挖掘身边有价值的、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用心营造幼儿游戏的天地,使小游戏,大智慧,成为幼儿多园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手指游戏作为操作性游戏的一种,具有教具现成、简单易学、有趣好玩的特点,深得不同年龄幼儿的青睐,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为此,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们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了手指游戏,并将之运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摘抄人金瑛 日期2017年3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