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好玩、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手指游戏具有锻炼幼儿手指灵活性,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活动能力,促进幼儿大脑与手指神经协调发展、发散思维等作用。其取材来源于幼儿生活,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流畅有趣,情节稚气活泼,节奏清晰明快,玩手指游戏能够使手指更加灵活,触觉更加敏感,思维更加开阔……为了让幼儿深度了解手指游戏,创造性地玩手指游戏,新学期,我们以“手指游戏”为主题,从孩子们的问题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手指游戏活动,灵动幼儿思维,促进多元发展。
二、具体实施:
第一阶段:我的记忆
从小班到大班,孩子们学过很多的手指游戏,有《孔雀》《小海龟》《小蜗牛背书包》《白石塔》等等。在他们的心中肯定有自己最喜欢的手指游戏,于是我们从已有经验出发,以“我做过的的手指游戏”和“我喜欢的手型”为话题组织讨论,并记录下曾经的记忆。
第二阶段:我的问题
在玩手指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能够解决这么问题,我们以“关于手指游戏我想知道”为话题展开讨论。
陈科舟:“我们的手指游戏是从哪里来的?”
洪芸:“每个手指游戏都能用方言做吗?”
陈天羽:“小海龟里海龟的动作与龟兔赛跑里乌龟的动作怎么不一样啊?
王非涂:“为什么无名指总是翘不起来?”
余珺瑶:“为什么做手指游戏时眼睛要看着手?” ……
收集问题后,我们邀请孩子们进行投票,你对什么问题比较感兴趣就将那一票投给谁。
第三阶段:我的答案
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与孩子们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以余珺瑶的问题为例,孩子们进行了对比实验,先是两人一组,一人看着手做,一人不看着手做。然后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她们有的说:“看着手玩的时候,动作更漂亮。”有的说:“看着手玩的时候我不紧张了。”等等。
第四阶段:我来创造
在语言《我玩你猜》活动中,通过以往手型的回顾,发现他们对那些手型已经烂熟于心,对他们一点难度也没有,为了增加一点难度,请孩子们想一个没有学过的手型让其他的人猜。事实上,他们的创编能力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想。他们变出了很多很多,有灯笼、宝塔、生日蛋糕、吊篮等等。与此同时,我将这些手型及时用照片记录下来,并挂在主题墙上形成“我玩你猜”互动墙,孩子们随时随地可以去猜一猜,玩一玩。
第五阶段:猜猜左右手
有一次,两个孩子就手指游戏《过年》里的“宰公鸡”的动作产生了激烈的争吵,一个说用左手,一个说用右手,僵持不下。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更快地分辨自己的左右手,我们创设“猜猜左右手”互动墙。通过对单手手型的识别,分辨左右。
主题还在推进,精彩更会继续,愿奇妙、有趣的手指游戏能够让孩子们的想象插上翅膀,生发更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