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创意手指游戏实践研究》
理 论 学 习 摘 记
资料来源 | 题目 | 孩子,你生来就能学习 | 作者 | 桑德拉 |
书名 | 儿童大脑开窍手册 | 版别 | ||
报刊名 | 期次 | |||
文 章 要 点 摘 录 | 孩子天生具有探索外部世界,检验各种想法的需要——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看起来总是专注于某件事情的原因——他们热衷于鼓捣各种东西。当孩子学会了从高脚椅上把碗推下来,在地上摔成碎片时,他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件事。在他的眼睛里,你能够看到兴奋的眼神。能够对世界产生影响,无论对孩子还是大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奖励。不过,有时候孩子会感到迷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使这件事情发生的。所以,你会发现,他们会好言“劝慰”某个物体,让其好好表现,试图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到了一周岁的时候,孩子就能够在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之间建立因果关系了,他们的困惑通常也消失了。 | |||
体
会 | 进化将孩子塑造成为超级学习者。同时,成人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老师。从表面来看,成人和孩子之间的教与学似乎是一场“躲猫猫”的游戏。其实,这个过程中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孩子非常善于从成人看护者那里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不仅仅是食物和庇护,还有信息和示例。当妈妈对着自己的宝宝柔情蜜语时,宝宝同时也在学习语言、与人相处的方式等。 |
摘抄人金莲 日期2017年11月
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创意手指游戏实践研究》
理 论 学 习 摘 记
资料来源 | 题目 | 手指游戏与幼儿园各种活动相融合 | 作者 | |
书名 | 版别 | |||
报刊名 | 期次 | |||
文 章 要 点 摘 录 | 手指游戏与幼儿园各种活动相融合 1.手指游戏融入学习活动——辅助教学活动 我们根据内容和表演形式将手指游戏分为表演类、语言类、体育类和计算类。教师可以结合各班的日常教育目标,把手指游戏分类、引申和设计到各类教学活动中,让手指游戏以教学资源的形式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以语言学习活动为例,根据手指游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常常伴有朗朗上口的儿歌、顺口溜、说唱,节奏鲜明、饶有趣味等的特点,将手指游戏与幼儿语言教学结合,可为幼儿提供多种语言发展的实践机会。这种结合不但培养了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及表现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节奏感,丰富了孩子的语言感受性。可以说,手指游戏提供了一种宽松、真实、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手指游戏来调节气氛。当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趣味手指游戏,来调动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在心情愉快的同时重新投入到活动中来。 2.手指游戏贯穿生活活动——培养行为习惯 幼儿的活动不仅包括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等环节,还包括盥洗、进餐、午睡等许多零散的生活习惯培养的活动。首先,借助手指游戏,提高孩子自理能力。如在孩子刚入园时,我们借助手指游戏《洗手歌》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针对幼儿依赖性强、自律意识差的特点,我们通过《穿衣服》《系鞋带》等手指游戏来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利用《手指睡觉》手指游戏帮幼儿养成睡觉前安静的习惯。其次,通过手指游戏,教会孩子文明礼仪。我们根据手指游戏适宜配儿歌吟诵的特点,将文明礼仪教育蕴含其中。如通过手指游戏《大哥在哪里?》,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运用拇指说出游戏当中的语句,让“谢谢”“你好吗”等礼貌用语潜移默化地根植到幼儿心中。 3.手指游戏结合一日活动——内化常规培养 《纲要》指出,要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前饭后、盥洗前后等过渡环节。此时幼儿的状态都比较放松,自觉遵守常规的意识也常常较弱。将简单易行的手指游戏贯穿于这些环节之中,可有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为此,在各个过渡环节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手指歌”“石头、剪子、布”等趣味的经典手指游戏活动,将其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这样,既减少了幼儿的消极等待,又预防了无事可做而引发的打闹现象。如手指游戏“饭前手指游戏大串烧”的运用,即能起到维持秩序的作用,又能保证幼儿的双手卫生。 | |||
体
会 | 手指游戏的课程实施需要多途径、多层面、多角度的。《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通过环境的创设,营造开放式手指游戏活动的文化环境,吸引他们关注并参与手指游戏活动。手指游戏活动不受时间、条件、年龄的限制,可以随机开展,可以将手指游戏融合到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从而优化一日生活,提升保教质量。 |
摘抄人金莲 日期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