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中心>>文章内容
学习材料:徐其军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1-12-09   点击:   来源:   作者:

学习材料:徐其军同志先进事迹

大泉湖畔的又一面旗帜

记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

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其军同志

 

我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可以选择对待命运的态度;我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这是一位身患绝症的年轻共产党员对命运发出的呐喊,向死神作出的挑战!他就是用生命践行党的宗旨、兑现承诺,被人们称为“活着的李元龙,身边的郭明义”的南京市六合区竹镇中日友好希望小学教师徐其军同志。

 

 

十月,金色的季节,收获的季节。止马岭上柿子红了,大泉湖畔板栗飘香。2002农历十月初六是个好日子,这一天,大山脚下龙山深处——六合最贫穷最偏远规模最小的枣林小学,年仅25岁的教导主任徐其军同志就要做快乐的新郎了。

婚前,他和未婚妻幸福地忙碌着,布置新房,拍婚纱照,备办生活用品,办理婚检手续……快乐洋溢在他俩的周围,幸福流淌在他俩的心涧。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命运和他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婚检结果是肾有问题,暂时不宜结婚,建议到大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在大家的宽慰下,徐其军来到了南京军区总院进行复诊。经过一番细致检查,专家无奈地告诉他,你是因为长期劳累过度导致肾衰竭,加上未能得到及时治疗,现已并发尿毒症。更为棘手的是因你先天基因的特殊,想要找到匹配的肾源换肾这无异于大海捞针。就目前的医疗水平来看,也只能靠吃药来控制病情,最多也就只能维持2-3年的生命。造物弄人呵,医生的话犹如晴天霹雳,一下子把徐其军从幸福的顶峰击落至无底的深渊!

不知是怎样摸到家中的,天擦黑的时候,刚刚跨进家门的他就再也支撑不住了,瘫倒在地嚎啕大哭起来:妈妈,我的一切都没有了……”正在忙乎的徐妈妈听到儿子撕心裂肺的哭声一下子怔住了,她不想看到的一切还是发生了。徐妈妈紧紧搂着自己的孩子禁不住泪如雨下,老天爷啊,求求你放过我的儿子吧……”徐伯伯一遍遍地翻看着啥也不懂的病历喃喃自语:娃儿还年纪轻呢,他不能阿……”闻讯围扰过来的乡邻见此情景无不为之动容,所有人都在替他惋惜,一个多么优秀的青年呵,老天爷为什么就不长眼呢?

在这段非人间的日子里,徐其军痛苦过、彷徨过、失望过,常常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柔肠寸断的他倍感事业家庭都在离他而去,理想抱负都已灰飞烟灭……形容枯槁心灰意冷的他把自己一个人锁在屋里,将十多年辛苦摘抄的几十本读书笔记、文学作品提纲、发表过的文稿、获奖证书、朋友间往来的书信统统付之一炬……

此间,领导同事同学一批批来看他,鼓励他振作勇气重塑信心,祝愿他早日重返校园。家人朋友也一遍遍开导他,放下包袱积极配合治疗。每每送走探视者,强作欢颜的徐其军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他在一遍遍地拷问自己:难道我的青春、我的理想、我的前程就这么随风而去了吗,难道我就这样黯然告别讲坛在伤悲中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吗,家人的关心我何以回报,学校的培养我何以反哺,党的教诲我何以践行……经过两个多月的痛苦历炼,徐其军那颗冰冷的心开始复苏了。不,我不是懦夫!我要坚守那三尺讲台,把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把全部的心血和爱,都奉献给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把更多的农村孩子托出大山……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徐其军欣然提笔写下了《笑对生命的重负》一诗。

喜玛拉雅山下小道崎岖,

头顶巨大水罐的印度女孩微笑而行;

茶马古道山高水深,

马帮汉子肩担背扛,

同骡马一起跋山涉水;

一路艰辛,

一路欢歌。

……

印度女孩纤弱之躯承受重负,何以坦然前行?

马帮汉子身处险绝之境,何以怡然自乐?

……

徜徉于大泉湖畔我苦思冥想,

云破月来,水波敛滟,月照花林。

我豁然开朗,

白云苍狗世事本来多艰,

黑发白首蹉跎岁月万事皆易成空。

反躬自省,砥砺自我,

剥离旧蜕的过程固然痛苦,

喜心有一点灵犀。

抓住机缘汲取甘露,

充实与超越自我又何尝没有欢欣?

凤凰终于涅槃了,徐其军重又找回了自我,拾起了生活的信心,他要笑对生命的重负,重挂云帆济沧海。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把生命看淡后的徐其军最难割舍的是爱情,在痛苦的抉择中,他首先想到的是,爱是一种责任,爱有时也意味着放弃。作为男子汉大丈夫,我绝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楚之上,必须尽快向未婚妻说明一切,把幸福还给她。

想到这里,徐其军果断地做出了人生又一重要决定,主动与未婚妻解除婚约。他痛苦地提起笔,毅然决然地写下了离婚协议,自愿提出解除婚约。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平时下笔如有神的他却是写了又划、划了又写……想到与恩爱至深的未婚妻相处的朝朝暮暮点点滴滴,这个有泪不轻弹的男子汉,眼泪就象断了线的珍珠止不住地往下落,打湿了一张又一张信笺。

未婚妻得知情况后,表示坚决不答应,并主动来到徐其军的家中安慰他照顾他,情真意切地请求徐妈妈劝儿子收回这一决定。情感两难中的徐妈妈看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姑娘,只能以泪洗面。徐其军流着泪对母亲说:妈,长痛不如短痛。我们要多为别人着想,不能耽误了人家的幸福。回过头来,徐其军又深情地拉着未婚妻的手哽咽地说,你是个好姑娘,只是我俩今生无缘……你今后的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应该有自己的幸福……”说到这,他再也说不下去了。

此后,未婚妻一次又一次来找他,徐其军不是刻意躲开,就是冷语相对。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失败,未婚妻看他真的铁了心,最终伤心地离开了。当望着未婚妻渐走渐远的背影时,这个铮铮硬汉一个人偷偷地躲进屋里痛哭流涕。可第二天,两眼红肿的他又早早地出现在了孩子们的面前,脸上依然挂着微笑。

 

 

春去春又来,大泉湖畔万物复苏,枣林小学春意盎然。摆脱了生命重负后的徐其军选择的是孩子和讲台,他又抱病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枣林小学,迎接他的是欢呼雀跃的孩子们。

了解真相的黄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是我的学生,目前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但你的身体不允许现在就上班,还是待在家安心休养一段时间再说吧!徐其军恳切地说:黄校长,谢谢你的关心。现在,除了学生我还有什么呢,枣林小学的孩子就是我的全部精神寄托呀。前段时间在病中我已经想明白了,与其这样默默地死去,不如将生命中的最后一点光和热献给如我当年一样的山里娃。再说,学校目前正缺英语老师,孩子们的学业不能荒废呀。望着眼前的爱徒,黄校长知道再说什么也是多余的,只得勉强同意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重返校园的老师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忍受着巨大的病痛折磨,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忘我地投入到了教书育人之中。他倍加珍惜着生命中的分分秒秒,每天总是最早上班,最迟下班,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的价值,拓展生命的宽度。

为了控制病情,他每天需服用蒙诺、百令、代文、碳酸钠、益肾丸等七种药物,当年每月1200多元的工资,除了买书之外几乎全部花在买药上。每两个月都要去医院复查一次,可复查的结果却一次比一次糟糕。徐其军的听力、视力、记忆力开始下降,头发不断脱落。每天早晨都会呕吐,就连看似简单的起床,现在都得花上10多分钟。从家里到学校,步履蹒跚的他需要近1个小时;放学回家后,早已累得腰酸背痛上不了床。尽管如此,但他备课、上课、辅导孩子、批改作业、质量检测总是一着不让,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前茅,班级管理更是井井有条,一直都是学生喜欢、家长信赖、领导放心的好教师。可是又有谁会知到,这个拼命工作着奉献着,在孩子面前总是笑眯眯的阳光男孩,正凭着坚强的意力,忍受着巨大的病痛折磨,在与命运作最后的抗争,用自己的言行谱写着生命有限奉献无疆的华章。

 

 

徐其军今天的所作所为是身处绝境后才有的升华吗?不!许身孺子平生愿,三尺讲台写春秋,这是徐其军同志少年时代就立下的铮铮誓言。

19774月,徐其军出生在六合县泉水乡四合村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9947月,成绩优秀的他主动放弃读六合一中考大学的机会,毅然报考了南京师范学校。徜徉在美丽的校园,年轻的徐其军感慨万千,我一个山里娃能有今天,是因为赶上了好时代。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报社会,一颗爱的种子在他的心中悄悄萌芽了。

徐其军从中学时代起就喜爱文学,他崇拜王蒙、汪曾祺等作家,做着文学家的梦。在师范学校求学期间,家庭困难的他每天就着咸菜下饭,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硬是从牙缝中挤出钱来,订阅了文学期刊,购买了书籍。只要有空就一头扎进图书馆,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大量的阅读开阔了他的眼界,激发了文学创作的热情。徐其军先后投稿于《辽宁青年》、《散文》等杂志,有多篇文章公开发表,其中还有两篇被作为刊首寄语录用。他在一篇礼赞北极星的散文中,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人生追求。在另一篇散文《笛》中,徐其军同志这么写道,山道弯弯,崎岖狭窄,它从山里一直通向山外,连结山里山外两个世界。我啊,愿作那吹笛的人,将牧童引向山外,表达了自己扎根乡村、献身农村教育的情怀。

言为心声。师范毕业前夕,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他被学校推荐继续深造,对于这一人人羡慕、个个争取的大好机会,徐其军却选择了放弃,因为他要兑现当年的承诺: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吹奏那美妙的笛声,将更多的牧童引出山外。1997年暑假,徐其军背着简单的行囊,毅然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大泉湖畔止马岭下。

 

 

刚从县里拿到分配通知书,徐其军就迫不及待地找到乡教办领导,递交了一份申请:到全乡最穷、最缺教师的枣林小学去,在那艰苦的环境里继续磨练自己,为母校和山里的孩子尽一份力量。教办助理看着这个与众不同的年青人,心中充满了喜悦,沉吟了半晌说,小伙子,那要视情况再定吧,是金子放到哪儿都会发光的。不过,我还是要代表枣林小学谢谢你!

当年,泉水乡中心小学因为扩容缺少英语教师,徐其军最终被分配在了泉小,执教五年级语文、英语,同时兼任班主任。开学伊始,同事们就惊讶地发现,这个貌不惊人、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青年人,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忘我的工作热情。

泉水小学距离徐其军的家有二十多里,山路弯弯,高低不平。晴天,徐其军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还能将就,可一到雨天,道路泥泞,常常淤塞车轮,只能一会儿人骑车,一会儿车骑人……尽管这样他却从未迟到过一次,始终是到校较早的几位老师之一。可又有谁知道,老师五点钟就起床摸黑赶路了,常常顾不上吃早饭呢。

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使得徐其军白天往往来不及批改作业、钻研教材,他就把簿本、教材带回家,山村里徐其军家的灯常常亮到深夜。学校教学器材缺乏,为了让学生受到规范的英语口语训练,老师自己掏钱买了录音机,放在办公室供大家使用。如今,那台用了十多年的录音机还静静地蹲在那里,见证着他伏案笔耕的身影!

交通的不便、经济的困窘、设备的简陋、条件的艰苦,这些都未能动摇徐其军献身山村教育的信念,他把这些当作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并挥笔写下了扼住命运的喉咙这一横幅贴在床头,勉励自己奋勇前行。

老师中文功底扎实,又爱钻研业务,虽是刚刚入道,但他的语文教学很快就显山露水,受到了同仁们的一致称赞。学校领导有意培养他,常把县里一些竞赛任务交给他,他总是乐滋滋地答应,全力以赴指导学生赛前训练。经他辅导的学生,有多人次在县里组织的作文、演讲等竞赛中获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为山里的孩子找回了自信,也为自己实现着人生的价值。

当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有一张中师文凭是完全够用的,但他总是比别人想得更多、行动得更早。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又挤出时间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门卫郑家福同志经常看到他在宿舍中拥被夜读,寒暑不辍,教师聚会也难得参加,就忍不住地问:老师,为啥不去放松放松?徐其军诚恳地说:时光易逝,趁现在年轻多学点知识比什么都强。郑师傅感慨不已,常在校长面前挑大拇指:老师,是个难得的好小伙子!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孜孜以求的拼搏精神,徐其军先后取得了双大专文凭。在他生病以后,依然抱病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于2008年顺利通过了本科所有课程的考试,同时获得了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被全国高等教育自学委员会授予第三届全国自学成才自强不息奖

 

 

徐其军在自我规划自我奋斗的同时,并非独善其身,他想得更多、关心更多的还是自己的同事、学生、父母和那些素不相识需要帮助的人,唯独没有他自己。

《论语》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莘宝荣老师介绍说,当年自己参加自学考试,《古代汉语》两次考试都未能通过,是老师的热情帮助使她顺利地过关。吴万斌老师学习《许国璋英语》缺少教辅资料,又是他骑车20多里从家中拿来了教材和磁带。

1999年下半年,学校考虑到徐老师上班路途远,就给他腾了间宿舍。可徐其军只住了一个多月,就主动找到校长要将房子让给吴老师。校长很奇怪,徐其军解释说,吴老师爱人还住在乡下,孩子又小,生活很不方便,开销也大,比我更需要房子。朴实而真诚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校长,第二天徐其军就帮着吴老师一家搬进了原分给自己的宿舍。

平行班的备课,他总是带头查找资料、撰写教案、设计试卷供大家分享。评优评先时,同事们纷纷举荐他,他坚决推辞:我还年轻,机会多多,还是让给做得比我更好的同志吧!徐其军就是这样,替别人考虑的多些,但从不考虑自己,因为他坚信爱是对等的双向的,无论是给予还是获取,双方都能体验到爱与被爱的幸福!

学生王治成、王治强俩兄弟,几年前父亲因病去世,母亲远走他乡,家中落下巨额债务,只能依靠年迈的爷爷过活。爷爷无力承担他俩上学的费用,徐其军家访得知情况后,立即向校长作了汇报,建议校长给予适当减免,并主动从自己的买药钱中挤出一部分给补齐,这一帮就是几年。学生侯亚齐是个先天缺少耳廓,听力受损发音不全的少年,他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给予的关心与帮助。为了让他掌握汉语拼音,老师从零开始,手把手地教他声母、韵母、字母表,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帮他正音,终于使他走出了自闭,并能熟练地运用汉语拼音查字典了。

班上的每一个孩子,谁饿了渴了生病了,老师都知道;谁烦了恼了落后了,老师都清楚。孩子们都愿意跟他说话,象小鸟一样围在他的身边,缠着他讲故事、猜迷语、做游戏。那个在路上摔伤的孩子,可能不记得是谁抱他去的医院;那个肚子疼得满地打滚的孩子,可能不记得是谁背他看的医生;那个常流鼻血的孩子,可能不记得是谁给他止的鼻血;那个没钱吃饭的孩子,可能不记得是谁为他又一次付了饭钱;那个没钱交学费的孩子,可能不记得是谁帮他给垫付上了……

2008年大雪封山,徐其军不顾病情沉重,一次又一次护送山里的孩子回家;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他又主动捐出了当月工资;为了帮助几名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孩子,是他拖着病弱之躯往返奔波数百里求助;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地从微薄的薪金中抽出钱来,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即使在他病情危重的时刻也从未间断过……徐其军同志就是这样,在爱与被爱的旅途上幸福着、快乐着,他把爱的甘露洒向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百善孝为先。在家中徐其军更是个大孝子。他的家里有兄妹三人,弟弟、妹妹分别在上大学、高中,仅靠父母耕种几亩薄地艰难地维持着一家的生计。岁月佝偻了他们的脊背,花白了他们的头发。作为家中的长子,徐其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总是尽其所能地为父母分担生活的重担。

未生病前,他每天总是天不亮就起床,走很远的山路挑来泉水,把家里大大小小的水缸注满,再为父母烧好早饭。生病后,重活不能干了,他就每天带晚帮母亲切猪草。爱子情深的徐妈妈抢下厨刀让他去休息,徐其军动情地说:妈,不要紧的,我多切一刀,你就可以少切一刀。儿子不能为你们挑重担了,做点轻活替替二老,心里踏实些。

从地里劳作回来的父母累得坐下就不想爬起来,徐其军就把饭菜端到他们的手中。父母不过意地说:儿呀,你也挺累的,我们自己来吧。徐其军说:是你们把我养大,供我读书上大学,为你们倒茶端饭是应该的,乌鸟尚有反哺之情,你们就让我多敬一份孝道吧……”每当徐妈妈叙述到这里总是哽噎难言。

 

 

2000年秋季,徐其军同志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调回了他的母校枣林小学,并被组织上任命为教导主任。枣林小学地处六合西北山区,是当年全县最偏远、最贫穷、条件最艰苦,也是规模最小的农村小学。这里教学信息相对闭塞,教学设备十分简陋,教师的专业结构也不太合理,英语教师尤为缺乏。徐其军的到来,使枣林小学有了历史上第一个科班出身的教师。

开学分工时,徐其军主动请缨:在做好教务管理工作的同时,承担了三年级语文和五年级英语两门学科的教学任务。正是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以及留心学来的教务管理知识,他在几乎无人指点的情况下很快完成了角色转变。排课表、建学籍、订计划、检查教学五认真、组织教研活动,一切都是那么得心应手,他也成了枣林小学最忙碌的人。傍晚,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虽然累但心里是快乐的。枣林小学的老教师刚开始还对这个文弱书生持有怀疑态度,一周后就完全打消了顾虑,黄校长也高兴得逢人便夸。

上任不久,徐其军就发现学校教辅资料奇缺,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很少,学校操场过于狭小,这些他都一一地记在本子上。年底他利用上南京开会的机会,特意从新华书店买来了英语、作文等教辅资料,无偿地送给学校。黄校长得知情况要给他报销,他坚决不同意。为了帮助同事提高业务水平,他还从中心小学借来了教学光盘,组织教师观看讨论。老教师们都说:还是小徐主任有办法。

为了彻底解决学校操场狭小无法上体育课的难题,徐其军多次陪同黄校长找村干部要地,真诚所致终于打动了时任枣林村党支部书记的张文科。2001年春,村委会无偿将学校旁边的4亩地划给了学校。地是有了,但高低不平,请外人平整起码要2000多元。为了节省开支,徐其军主动提出教师自己干,得了大家的认可。他从家里带了簸箕、扁担和铁锹,利用放学和礼拜天的时间和同事们一起平整操场。他总是干得最欢,黄校长提醒他:悠着点。他说:山里人,不算啥!

枣林小学的孩子大多来自周边农户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这些留守儿童大多数时间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徐其军到来后,立即组织班主任进行家访,逐一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他带领学生背古诗、阅读课外书籍、摘抄优美诗词,还自己掏钱复印学习资料,购买少儿读物。英语课上,徐其军积极创设情境,让农村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也敢开口说话了。很快这个能说一口悦耳动听的普通话,能写一手潇洒漂亮的粉笔字,能脱口吟诵出一段段优美的诗句,还会教英语、做游戏、下相棋、讲故事的大男孩就成了孩子们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6月,枣林小学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期终统考由昔日的倒数一举升至全镇第三名。当黄校长将这个喜讯告诉大家时,不知怎的徐其军的眼睛湿润了,他突然想到了诗人艾青的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睛总是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脚下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大泉湖的清泉滋养着勤劳善良的人民,农民的好支书李元龙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打动了他。徐其军想到做人就应该做这样的人,自觉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不平凡。见贤思齐,徐其军同志再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表达了愿作止马岭上一棵挺拔的松树,给孩子们撑出一片绿荫的愿望。他在一首诗中这么写道:

如果我是一片风帆,

学生就是浩瀚的大海,

我只有在学生的海洋里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如果我是一张铁犁,

学生就是广阔的沃土,

我只有在学生这片沃土上才能收获人生的希望。

如果我是一只雄鹰,

课堂就是深邃的天空,

在这里我才可以畅快地呼吸自由地翱翔。

如果我是一匹骏马,

课堂就是丰泽的草原,

在这里我才可以获取营养驰骋到远方。

2002年查出患病以来,徐其军始终坚持和孩子们在一起,从没有落下一节课,也从未将自己的病情对枣林小学的孩子说过。这么多年来,他已经习惯了和孩子们相互守望的日子,他的生命已和孩子们彻底融化在了一起。

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他还学会了自我透析。每天两次,每次2公斤的药水注入体内,代谢出2公斤左右的血水,时间在2小时左右。一两次尚能坚持,一天两次,经年累月,这样的苦痛常人是无法体会的。就是这样,徐其军常常是这边拔掉透析的针管,那边又笑脸走上讲台。有一天,因为上午透析反应很大,徐其军没有胃口吃饭。闭目养神时,忽然想到前天布置学生写的作文《妈妈的大手》,由于孩子们疏于观察而缺乏真情实感,于是决定利用午休时间给学生们再作一次辅导。刚讲不到10分钟,他就一头栽下讲台,学生们顿时慌作一团,呼天抢地。班干部急忙喊来值老师赶紧将他送往医院,好在天遂人愿,老师又转危为安了。搭班的王老师满含泪花地说:他就是这么不要命

徐其军同志身患重病,仍然坚守三尺讲台的感人故事在竹镇、在六合广为传扬,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20069月,《南京晨报》对徐其军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深度报道,在广大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家长自发地来到学校,将鸡蛋、板栗送到徐其军的家中。全区广大教师自发捐款10多万元,作为徐其军同志的治疗费用。1000多位市民发来祝福短信,有人专程从江宁、高淳等地赶来探望,有人从仪征送来了治疗肾病的药方,有人从四川打来了长途慰问电话,有人从海南寄来了医疗费。95岁的高龄的退休教师、昔日的斯霞同事刘强老先生激动地说: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不仅感动南京,也完全能够感动中国!

徐其军所教的三年级的16个孩子听到这一消息后一个个都惊呆了,他们怎么也不敢相信,每天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竟然得了这么重的病。大家还记得那个叫侯亚齐的学生吧,他硬是将爷爷给的1元零用钱塞到了老师的手中,让他拿去买药。很多孩子折了千纸鹤、祝福星、爱心图,写上祝徐老师长命百岁寿比南山等稚嫩的话语,送到徐其军的办公桌上。当记者第二天再去采访时,孩子们的眼中都噙满了泪水,见到记者一齐围了上来。一个小姑娘呜呜地哭着说:记者叔叔,老师不肯住院治疗,请你快劝劝老师吧,我们不能没有他!有个小男孩抱住徐其军说:老师,我以后再也不调皮了,一定听你的话,好好读书,好好写作业

有人问徐其军为何不把生病的消息告诉孩子?徐其军说:我不能打扰孩子们的学习,万一他们知道了影响学习不好。你看他们在学校有多开心呵,我不想他们替我难过,希望他们每天开开心心地学习。当人告诉他:孩子们都哭着要你去看病,你知道吗?徐其军笑了笑说:孩子们不懂的,军区总院的肾病专家已经明确告诉我,病永远也看不好了。能多活一天,我就会在枣林小学多教一天书。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每天都会感到很快乐。徐其军在日记中写道:枣林小学的孩子们,在我不多的日子,我深爱着你们!从中我们找到了徐其军对学生隐瞒病情的全部答案。

 

 

一路走来,一路风雨,一路彩虹。作为农民的好支书李元龙同志的家乡人,徐其军同志一直以李元龙为榜样,并希望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像李元龙那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像李元龙那样把群众放在心坎上,做人民的好公仆。抱着这样的信念,他努力实践,孜孜前行。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在学生的期盼下,徐其军同志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辉煌。200771,徐其军同志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面对鲜红的党旗,徐其军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永远牢记这个难忘的时刻,在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上,传承文明的薪火,实现人生的价值。

徐其军同志的病情始终牵动着大家的心,各级党组织和市区教育系统多年来给予他众多关爱和精神物质方面的支持。原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奇同志到六合调研时,专门叮嘱区委组织部同志要尽力关心徐其军同志,并组织做好他的先进事迹宣传工作。六合区委书记李世贵同志到教育局调研时多次问及徐其军的身体状况,并指示局负责同志要多加关心,多加照顾,一定要尽全力帮他把病医好。2009119,李书记又专程前往学校看望徐其军同志。李书记握着他的手深情地说:我曾分管过教育,经常与教师接触,深知教育工作的辛苦,教师奉献的伟大。老师,你是我区教师队伍中的杰出代表,也是我们六合人民的骄傲,不仅全区教师要向你学习,全区人民都要向你学习!并谆谆嘱咐徐其军安心养病,积极治疗,乐观面对现实。2009年,区委组织部会同区教育局组成徐其军同志先进事迹调研组、宣讲团,整理宣传徐其军同志的感人事迹,在20103月全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进行了首次宣讲,并通过党建信息化网向全区各级党组织进行了现场直播。此后又组织多场他的事迹巡回演讲会,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宣传推介徐其军的先进事迹。今年3月又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举办了大学生村干部专场报告会,300多名大学生村干部聆听了徐其军事迹宣讲团所作的报告,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感受到一名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当年市教育局徐传德局长看了徐其军的事迹报道后,激动地说:我被徐其军感动了!这么优秀的教师,眼看着他身患重病,怎能不让人遗憾,怎能不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揪心?一天傍晚,忙碌了一天的徐局长特意买了一束百合花,驱车一百多里来到当年的枣林小学看望他。徐局长扶住他的肩膀动情地说;我也是一名人民教师,今天代表市教育局来探望你。你的精神让我这位老教师深深地感动了,你真了不起呀!徐局长回去后立即约请南京军区总院著名肾病专家为徐其军同志会诊,积极找寻救治方案。

为了学习宣传徐其军,帮助他解决病患,区委组织部于去年4月份专门召开学习徐其军事迹座谈会,并提出学习先进,更要关爱先进、珍惜先进,让红烛照得更亮、让英模常在身边,要求全区各相关单位倍加珍惜我们身边的鲜活的先进典型,给徐其军同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尽力延伸他的生命长度,提升他的生命质量。区有关领导专门召集教育、卫生等部门,共同研究解决他的医疗费用和肾移植方案,决定先从区党员互济救助资金中拨出五万元用作肾移植手术费,并协调各方面支持设立徐其军治疗基金,区教育、卫生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联系肾移植方案等事项。今年3月,在各方面关心下,徐其军同志在鼓楼医院成功进行了肾移植,并顺利度过排异关,目前身体恢复状态良好。区委组织部和区创先争优办公室领导专程前去探望慰问,拜托医院专家精心医治,嘱咐徐其军安心养病,保重身体。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及创先争优活动中,徐其军同志带头学习、深刻反思,积极践行,和其他党员教师一起投入到高效课堂的研究中。他主动与专家对话,向权威挑战,拜名师学艺。他对语文教学的新思考、新见解,多次受到专家同行们的赞誉,特级教师潘文彬特别赏识他,还签名赠书给他。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徐其军能够走到今天,是他对生命的强烈渴望、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对山乡学童的炽爱情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他用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君子人格,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唱响了激越高亢的强者之歌,谱写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教为民的动人华章。

爱人民,人民也给了他莫大的荣誉。近年来,徐其军同志先后荣获2006年度感动南京的人民教师南京市好市民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度全国模范教师2008年度感动南京的新闻人物、全国自学成才自强不息奖2009年度全国敬业奉献好人、江苏省十佳师德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103月,区委授予他全区我为科学发展建功立业活动特别贡献奖,在全区“学习李元龙、迎接青奥会、建设新六合”的热潮中,树立起崭新的标杆、鲜活的榜样。

徐其军同志,你是大泉湖畔又一面鲜艳的旗帜,是六合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大家永远学习的好榜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东青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